准格尔旗与陕西榆林市府谷县、山西忻州市偏关县接壤,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独特的地域,独特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社火戏年年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五、二月二都会上演。其中,又以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的社火戏最为吸引。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每年正月初七的小年一过,沙圪堵街上的居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社火戏了。他们分工合作、分头行动、各司其责。有策划节目内容的,有物色演员乐手的,有设计衣饰道具的……能工巧匠们拿出前一年使用过的道具、衣饰,根据当年的演出需要,该新增的新增,该修补的修补,不能修补的淘汰。道具一般以木棍、纸张等材料制作,衣饰则以绸缎为主。
社火戏正式演出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组织一队人马到附近的单位和居民家里拜年。拜年的队伍可大可小,一般为十几个人,皆妆扮妥当。其中有一套锣鼓班子,一路上敲锣打鼓,早早提示人们拜年的来了。还有一个能说会道的领头人,到了谁家都会随着锣鼓点子说一番随机应变现编现说的祝辞,博取主人的好感。接着简单表演一番,告知正式演出时间,欢迎前去观看。临走时,主人都会根据习惯及自家经济状况给一些钱,代为祈福的意思,实际则是贴补演出的费用。所有单位都会掏这一份钱,大部分居民也会配合。
社火戏正月十四开始,连续上演三天,每天下午演出,免费观看。一场社火戏大约有十几个节目,可谓精彩纷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大概有威风锣鼓、踩高跷、扭秧歌、大头娃娃、腰鼓、舞龙、舞狮子、搬旱船、庆丰收、花轿娶亲、俏女担灯、二鬼打架、抬搁等。
威风锣鼓的队伍近200人,鼓从三四十公分的小鼓到更大的中鼓、大鼓、立的高架特大鼓,钗也是由小钗到大钗,按照队形变换,舞动起来非常有气势,激情四溢,好不激动。
踩高跷的队伍主要演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人物除师徒四人外,还有一些天官和妖精。猪八戒腆起雪白的大肚子扛着黑纸糊成的大钉钯、孙悟空上眼皮贴着闪闪发亮的金箔纸挥舞着金箍棒,这二位的形象活灵活现记忆尤深。高跷队踩着二尺来高驴蹄子一般又小又坚硬的木棍,无论大跨步、退步还是秧歌步,均能娴熟自如,仿佛那木棍做的高跷长在自己腿上似的。
大头娃娃是将纸糊的大脑袋壳罩在头上,排着队跳秧歌步。大脑袋有男孩有女孩,表情夸张,模样各异,个个笑逐颜开。
搬旱船也是吸引力相当大的节目。10艘纸做的船五彩缤纷,船里的姑娘提着船绕“8”字前行,走起来如风摆柳轻飘飘非常动人,船前头搬船汉们鼻子底下挂着夸张的黑胡子,划着船桨一路做着各种搞怪的动作,有时混乱中相互撞架,争吵几句瞪几眼,有时转迷糊误搬了别家姑娘的船。没多久,一艘船陷入泥淖里去了,这可急坏了船里的妹子,各种着急与求饶,搬船汉趁机占足口头与手脚上的便宜,这才又是撬又是背又是推又是拉,通过艰难的努力,总算把船给弄出来了,妹子终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船儿也跟着欢快地飘荡起来。
俏女担灯是由十来位姑娘各担一对彩灯转圈,姑娘穿着柔软顺滑的彩色绸缎衣裙,美丽又轻盈,纸糊的彩灯各不相同,鲜艳又漂亮。
花轿娶亲,4个轿夫抬着纸做的大花轿,老王八在前面带路,俊俏的后生在后面赶驴,一路上也是笑料不断。
二鬼打架是由一个人手脚并用装扮两个小鬼,手上穿着鞋子,躬着身体缩在专门制作的道具里,两个小鬼你起我倒,打架打得惟妙惟肖。一般都会有两三对打架的小鬼穿不同的衣服同场演出,场面很是喜感,演员比较辛苦。
抬搁是一两位小孩扮妆戏剧人物坐在一条粗长木棍上,由两个人抬着行进。
庆丰收是还原打场场景,最后推着瓜果作物的手推车,扭着秧歌步转一圈。
舞龙和舞狮子较为常见,龙喷火来,狮踩球,活灵活现,经久不衰。
社火表演是一种哑巴戏,为了让人一目了然,其脸谱更为强调人物的主要特征,衣服、道具的设计紧紧贴合剧情和人物的性格,舞步也能传神达意,观众无论男女老幼都能看明白表演的情节和内容。
晚上是闹花灯节目。沿街各家各户都挂出精心制作的彩灯,有莲花灯、兔子灯、白菜灯等等各式各样,争奇斗艳,吸引游人驻足观看,精明的街上人趁机贩卖瓜子花生等零嘴儿赚钱。在广场上,则布下了迷宫般宏大纷繁的九曲黄河阵,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们游龙一般转“灯游会”。转“灯游会”须从一边进另一边出,转到阵中位置拥抱高大粗壮的“老杆”才算成功,预示着一年里风调雨顺,百事安心。据说,怀孕困难或者想生男孩的年轻媳妇儿们,只要在转“灯游会”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偷上一盏灯揣在怀里带回去,即可实现所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准格尔旗的社火活动又增加很多内容。社火队伍由走家串户改为了街上巡游、花车表演,增加了灯谜城和焰火、无人机表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