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5-03-03 来源: 准格尔旗农牧局

  2024年,在旗委和旗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农牧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部署,全力推动粮食产量提升,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全面推进“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 

  一、2024年重点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5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种植业方面,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64.9万亩,产量预计5.2亿斤,瓜果产量预计3.38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预计3.64万吨,建成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建成产地冷藏保鲜库总库容1.28万立方米,成功申报创建自治区设施农业科技转化示范基地。养殖业方面,牲畜禽类总存栏123.31万头只(其中,猪牛羊等牲畜存栏93.72万头只,禽类29.59万羽),预计肉产量17634.3吨。收入方面,预计全年完成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万元。 

  (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 

  1.提升种植效益。一是实施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0.91万亩。紧盯“耕地整地、机械播种、水肥调控、病虫防控”四个关键技术环节,使用“北斗导航+单粒精量”精准播种技术,主推耐密、抗倒、高产、适宜机收品种,如五谷168、东单1501、德单1403、先玉1611等,示范区亩平均保苗在5500-6500株(同比亩增密500-1500株以上),玉米平均亩产量达到1000kg/亩以上,水稻标准水产量平均达到800kg/亩以上,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增强内外部协同,培育壮大本土技术力量,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等部门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座谈研讨、培训观摩、实地指导等方式,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项目2000亩。经测产,玉米、大豆平均亩产量分别达920kg/亩、174kg/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效益均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全面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目标。三是实施“一喷多促”项目6.9万亩。8月中下旬,抢抓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提升产量的关键时期,遴选了21家服务组织,通过无人机作业,在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3个重点产粮苏木乡镇实施“一喷多促”6.9万亩,玉米平均增产168.8公斤/亩,增产19.74%;大豆平均增产17.21公斤/亩,增产17.5%。四是调优种植结构。我旗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新增饲草料种植2万亩,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配套深翻整地、精量播种、灌溉量和时间、病虫草害防治、机械收获等举措,保证粮食丰收。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4.5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2万亩,完成废旧地膜机械回收8.05万亩。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5万亩,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88万亩,有效促进机械化作业率提高10%以上、农业节水3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耕地质量提升0.2个等级,亩均实现节本300元、增产100公斤以上。二是实施坡改梯、盐碱地改造项目。2024年,在沙圪堵镇、大路镇、魏家峁镇、龙口镇实施坡改梯、盐碱地改造项目1.087万亩,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坡改梯田3.12万亩,有效解决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无法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原先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现在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3.多措并举保障农作物减损。一是‌加强气象预警。及时与气象、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加强极端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共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8条。二是强化抗灾减灾措施。我旗春播期间干旱少雨、秋收前夕连续降雨,为及时掌握受灾情况,累计对农作物受灾情况实行周调度20余次,积极申请市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0万元。督促承保机构及时查勘作物受灾情况并时进行理赔。 

  (三)发展养殖产业方面。聚焦养殖业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推动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一是推动养殖业转型,壮大三个万头基地建设。力量煤业投资的量蕴百万生猪养殖项目已建成李家塔育肥场、乌兰不浪育肥场、铧尖扩繁场、十二连城广太昌村原种猪场,现首批种猪已陆续生产,现存栏猪2万头,每月销售育肥猪800—1000头;布尔陶亥同威万牛养殖项目养殖规模达5000头;十二连城黑圪涝湾拓祥万牛养殖项目已建成牛棚4栋,储草棚1万平米;准格尔召风光农牧林一体化产业园西蒙万牛养殖项目已建成,正在采购肉牛。依托准格尔旗羯羊科技中心、内蒙古中天杨子华养殖示范园,在准格尔旗南部梁峁山区和北部沿河培育优质羯羊产业和肉羊繁育基地,农户标准化设施养殖肉羊达到10万只;兽医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二是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落实2023年鄂尔多斯市肉牛高质量发展项目、鄂尔多斯市振兴羊绒产业项目、鄂尔多斯市肉羊规模场户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完成肉牛标准化育肥场8家,绒山羊规模化养殖场15家、肉羊规模化养殖场2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适度规模化养殖全旗肉牛、绒山羊、肉羊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0%以上、75%以上、75%以上;目前沙圪堵屠宰场已完成项目选址、土地流转项目设计等,预计2025年5月开工建设,年底建成投用。已完成“整县推进”项目,规模以上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是推动奶业振兴。印发了《准格尔旗奶业高质量发展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实施项目主体1家,落实自治区、旗补贴资金486万元,奶牛存栏3700头,奶日产量45吨,进一步推动了我旗奶业高质量发展。 

  (四)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实施农牧业重点项目18项,完成投资4.33亿元。准格尔旗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二期)项目、十二连城乡农副产品综合服务产业园、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转化示范园、量蕴公司-百万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十二连城特色水产养殖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2025年5月底前建成投运。二是高质量发展项目方面。已推荐申报三批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目前获批产业园、产业强镇、优质特色产业基地等项目共计7项,下达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资金2340万元。 

  (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2024年到位中央、自治区、市级、旗级四级衔接资金1.0152亿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安排项目34个;对我旗2012—2023年扶贫(衔接)项目资产进行了清算核实,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7.6015亿元,形成资产5.6322亿元;全旗现有脱贫户1180户2758人,2024年前三季度新识别监测对象14户31人,通过帮扶全部实现稳定增收。下达10个苏木乡镇到户产业就业奖补资金600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总数现达到568人,并针对刚性支出大的困难户采取防返贫保险保障方式给予扶持,截至目前2024年已理赔87例,理赔金额232.5万元。 

  (六)惠农惠牧政策落实方面。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及玉米大豆马铃薯生产者补贴资金8269.81万元;发放500万元“助农消费券”,助销农产品超4100万元;发放耕地深松、农机购置、报废、利益联结经营主体补贴、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等补贴资金3813万元;按照《准格尔旗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十六条》补贴政策要求,针对养殖业、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等九个方面落实补贴资金5109万元。总计补贴资金1.7692亿元。 

  (七)强化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方面。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小杂粮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建成百亩基地+千亩示范+万亩产业的小杂粮产业园;柔性引进专家学者团队5个15人,建成科研基地4个,达成合作项目3个,建起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合作新模式;建成内蒙古准格尔杂粮科技小院、准格尔苹果科技小院,正在申报准格尔旗水产科技小院、准格尔旗肉羊科技小院;打造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主推技术5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 

  (八)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印发了《关于开展春季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成果的通知》,累计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19个,清理村内沟渠732公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9509人次。市级下达我旗户改厕任务500户,公厕64座,目前已全部完工,财政补贴累计建成卫生厕所1.5846万个,覆盖率达到71.8%。我旗率先在全区开展厕所革命粪污资源化利用,筹建了年产5000吨的全国首家以人粪尿为基础原料的水溶肥加工厂,目前已投入运营。联合各苏木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联合核查人居环境整治情况4次,着力解决人居环境“脏乱差”局面,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九)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一是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已建成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建成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土地规模化经营达到35万亩以上,应用现代化机械550余台,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二是强化品牌建设。打造黄河·十二连城、百里长川、暖水山地苹果等公用品牌,建成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高原杏仁露公司荣获“蒙”字标认证、实现“零的突破”;推动果计划沙棘饮品走出国门;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种、绿色有机农产品87个,认证良好农业规范2种。 

  (十)二产带一产方面。2024年准格尔旗“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实施准格尔召镇“万牛”养殖、布尔陶亥千头和牛养殖、准格尔召镇绿色能源一体化、内蒙古量蕴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百万生猪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准格尔旗敖村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综合检测站5个项目,完成投资5.32亿元,涉及3个苏木乡镇,新增就业岗位215个。 

  (十一)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开展党的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1次,党风廉政推进会1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1次,结合廉洁文化建设,组织党员干部赴延安革命纪念馆、洛川会议纪念馆、梁家河知青故居、水镜湖博物馆等红色党风廉政建设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年来,局党组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1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各1次。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一)加强项目建设,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 

  我们将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牧业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建和改建标准化养殖棚舍10万平方米,新引进种公畜1000头只,新增优质饲草种植基地2万亩。计划修缮温室大棚500亩,翻建废弃大棚2000亩,新建新型现代智能连体温室300亩。二是加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和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个。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内蒙古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准格尔旗项目区),已通过自治区评审,以建设产业集群为抓手,集中开发建设占地2000亩的准格尔旗现代设施蔬菜种植产业园,按照“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跟进+农户参与+保险兜底”的产业发展模式,即政府捆绑产业发展资金补贴给企业,企业开发建设,合作社和农户租赁种植,产值保险兜底。企业产前提供优质种苗,产中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产后包销的方式,让农户参与到生产中,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动深圳精渔科技有限公司特色水产项目和广东春沐源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现代设施农业项目落地。三是加强农牧业绿色发展。加强农牧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增2个全国绿色名特优新农产品;在全旗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5.5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1.5万亩,地膜回收率达85%以上;地膜回收及资源化再利用100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60吨。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牧业生产水平 

  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依托内蒙古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小杂粮、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舍饲养殖等农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全年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实用人才500名以上。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争2025年5月,完善准格尔旗智慧设施农业示范园和内蒙古设施农业技术转化示范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示范带动能力,加快准格尔旗优势特色果蔬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度,全年新增设施果蔬种植面积2000亩。 

  (三)加强农民增收工作,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我们将继续把农民增收作为农牧业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继续推进六大亿元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并提高就地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新增特色产业基地1个,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2025年力争准格尔旗年产5000吨牛羊肉屠宰加工厂项目和十二连城3600吨预制菜项目建成投产,打通我旗种养殖业由卖原料到卖产品,直接流向餐桌的绿色通道。二是创新开展助农消费活动,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2025年,计划分时段、分产品、分类别,在节假日、农畜产品集中上市等重要时间节点发放1000万元“助农消费券”,预计撬动1亿元农畜产品销售,同时探索政府补贴物流的方式发展电商同城和旗外配送,加大我旗农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计划申请上级和旗本级农牧业政策扶持资金1亿元,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激发农牧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加强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品质 

  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品质。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千万工程”经验,努力创建自治区和美乡村1个,市级和美乡村12个,打造乡村运营示范嘎查村2个。二是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等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计划新建农村生活处理处理设施2处,改造农村户厕540户。 

  准格尔旗农牧局 

  2025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