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文件库
索引号 000014349/2023-04944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通知   准政办发
发布机构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准政办发〔2023〕26号
成文日期 2023-05-08 公文时效 有效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准格尔旗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3-05-13 00:00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保存 打印
分享

政策解读:

  • 《准格尔旗2023年“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各有关单位:

旗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准格尔旗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8日 

准格尔旗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实施方案 

“十四五”时期,准格尔旗将聚焦“快步跑、争一流、作贡献”,全面落实全区“五大任务”“模范自治区”建设任务和全市“三个四”、农业强市奋斗目标,以一产重塑为抓手,以“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为目标,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推进全旗农牧业与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准格尔作出贡献,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农牧业现代建设,推进“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努力实现准格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一产重塑”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二产拉动一产示范创建,着力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力争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农民年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全面推进“三园”建设 

1.国家级小杂粮产业发展示范园。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发展壮大杂粮产业,完善杂粮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杂粮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建设国家级小杂粮种植产业园,全旗以谷子、糜米为主,带动荞麦、杂豆等小杂粮面积达到10万亩,沙圪堵镇建设小杂粮高产高效种植基地10000亩;推动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以沙圪堵镇为重点,辐射带动薛家湾镇、龙口镇、魏家峁镇、纳日松镇、暖水乡、准格尔召镇种植5万亩,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农机化率到达100%。二是产学结合增加产品附加值,2023—2025年,小杂粮科技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合作,同时以发展小杂粮产业强镇和培育扶持小杂粮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服务中心为依托,辐射带动1万户农户2.5万人增收致富,通过生产条件改善和种植技术优化,每亩小杂粮预计可较当前生产条件下增产50公斤左右;通过品牌建设、绿色认证、市场开拓和改良加工技术,着力提升小杂粮产品附加值。三是推动土壤改良及配套设施建设,2023年完成坡耕地改梯田10000亩和土壤改良以及配套设施建设,以沙圪堵镇为重点打造建设小杂粮绿色种植万亩基地,主要实施坡耕地改梯田工程和土壤改良以及配套集雨节水灌溉设施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2.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准格尔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国家第三批创建名单,示范园定于我旗十二连城乡全域,辐射带动布尔陶亥苏木、大路镇,重点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47个。一是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推动示范园内中天科技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园区、中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内蒙古三松万亩农牧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动准格尔旗农商互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等建成投产。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田水利节水改造、沿黄堤岸防护、安全饮水新建及维修、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全面完善农电基础设施,促进示范园农畜产品、电商、物流等产业高效发展。三是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推进小滩子村建设“黄河第一村”。四是加大示范园创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准格尔旗发布”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社会媒体的宣传及舆论导向作用,加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宣传力度,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参与到示范园的创建中来,让农牧民切实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红利。 

3.国家级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园。准格尔旗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园依托准格尔召镇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二产保一产,一产供二产,推动三产互动融合”的理念,创新与辖区企业共建共享模式,合力启动“万牛”养殖、牧光互补、零碳乡村等示范项目,着力打造现代农牧业养殖示范园区、村企共建示范地区、零碳范地区。一是依托已有绿巨人物流服务园区,实施建设信息化绿港物流园区项目,在和泰、公沟等煤矿示范应用新能源重型卡车100辆;与西蒙集团合作建设全新“万牛”养殖基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养殖业,建成区域特色种养殖先行区;依托召庙历史文化,推动准格尔召旅游区发展建设,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特色民宿于一体的文化特色小镇新优势。二是打造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推动1座污水处理厂、1座焚烧炉建成运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全市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为契机,统筹推进绿色矿山集中连片治理。三是围绕“双核、双线、五节点、一区域”(双核:黄天棉图村和准格尔召村;双线:包府线和神公线;五节点:五条重要线路;一区域:公共井田区域),推动准格尔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最大程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四是持续加强包府路沿线环境治理力度,对沿线的景观及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五是以束汇川治理为样板,统筹推进优化三川生态环境质量,引入栽种经济林、杏福林、景观林。六是全力抓好全区首家零碳与光伏乡村示范项目,以更大力度降碳。 

(二)统筹推进“三基地”建设 

1.百万羯羊(肉羊)养殖基地。为进一步落实畜牧业“稳羊增牛兴奶扩禽”的发展战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继续完善准格尔旗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我旗畜牧业增产增收,力争2023年我旗肉羊存栏达到80万只。一是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支持和鼓励中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湖羊种羊扩繁养殖基地,全旗建设10个以上示范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引进肉羊基础母羊和种公羊,年内引进国内优质纯种湖羊基础母羊3000只。三是建设养殖配套设施,建设准格尔旗肉羊养殖示范中心。四是强化农企合作,实现种业创新,推动“准格尔羯羊”品牌化发展,建设肉羊优质种质资源创新及良种繁育体系,应用“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为建立肉羊养殖全流程可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加强保障措施,建立政府引导、公司示范、公司与农户合作、科技服务支撑体系等多方参与的肉羊产业稳步发展机制;政府各有关部门协调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银行加强合作,建立信贷担保体系;健全疫病防控与动物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做到“旗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充分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举行肉羊养殖技术和兽医卫生知识培训,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2.百万生猪养殖基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切实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我旗资源优势,以百万生猪增产保供为目标,不断提升生猪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宽我旗农民增收渠道,2023年生猪存栏力争达到20万头以上。一是支持量蕴牧业百万生猪生态循环全产业链项目,布尔陶亥苏木李家塔村在建1个育肥场,铧尖村在建1个扩繁场,2023年在公益盖村建设完成1个饲料厂。二是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生猪养殖,进一步提升生猪个体产出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提高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各大知名生猪企业合作,分别在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薛家湾镇、大路镇等建成标准化养殖(育肥)场。三是鼓励各类经济组织(个人)参与或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批生猪规模饲养、加工和营销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一批规模效益较好、市场覆盖面较广、带动能力较强的饲养、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3.十万肉牛养殖基地。肉牛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近年来,我旗肉牛发展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生产水平逐步提升,力争到2023年底我旗肉牛存栏达到3万头。一是持续推进引进品种本土化,培育专门化肉用新品种,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对农牧民购买优良肉牛冻精和种公牛(优质基础母牛)给予适当补贴,加快品种改良进程。二是扩大基础母畜产能,引进内蒙古同威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肉牛养殖向集群化、规模化迈进,并在布尔陶亥苏木和准格尔召镇继续完成万头牛养殖基地建设,持续为肉牛养殖提供牛群营养及饲草料配方、繁殖技术、培训服务、疾病预防、治疗指导和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技术保障。三是增加优质饲草供给,重点对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的公司和养殖户给予补贴,增加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供给。四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细化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落实和完善免疫、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五是逐步完善屠宰加工流通体系,新建一个牛羊大型综合屠宰场,提高牛肉屠宰加工能力和水平。六是要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农牧部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合作,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围绕优质饲草生产加工、母畜高效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创新一批高效实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牧户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三)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一河三川”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围绕全面推进蔬菜、碱米、小杂粮、山羯羊、肉牛和瓜果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巩固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完善产地流通市场,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补齐发展短板,创新科技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和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实现准格尔旗“优蔬碱米小杂粮,羯羊肉牛满山果”发展目标。 

1.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沿河区域持续提升现代标准化水平,着力培育“四季优质高端果蔬”,优质设施果蔬面积2025年稳定保持在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2.在薛家湾以西、以南的梁峁山区,依托纳林川、百里长川、㹀牛川流域优势,大力培育实施“坡改田”集雨节水灌溉,推广抗旱高产品种,2025生态杂粮面积达到10万亩,培育“美稷小杂粮,儿时的味道”全域小杂粮品牌。 

3.以国有企业现代农牧业公司、恩和牧业、量蕴牧业等企业为龙头,在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大路镇着力发展羯羊、肉牛、生猪产业,2025年建设“两个百万只”和“一个10万只”基地,即“百万只生猪基地”、“百万只肉羊基地”和“10万只肉牛基地”;全力做优做强“准格尔羯羊”品牌。 

4.在薛家湾及薛家湾以西、以南梁峁山区,着力抚育苹果、红枣、山杏、海红果集中连片产业,建设“十万亩苹果、百万亩山杏、百万亩沙棘”,因地制宜让各类果树种满山坡,制定暖水山地苹果地方标准,打造暖水山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让“暖水苹果”走出内蒙古,誉满全国。 

(四)高标准打造美丽宜居和美“新农村” 

结合中央、自治区、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发展实际,按照《准格尔旗“十四五”规划》,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总体任务,统筹考虑我旗历年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 

1.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统筹谋划村庄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2023年,全旗所有村全部完成村容社貌改造提升方案编制,30%以上村完成改造提升。 

2.全面推进村庄整治行动。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完善村内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清理“四堆”(柴草堆、生活垃圾堆、建筑垃圾堆、粪堆)、治理“四乱”(清理整治河道治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零”行动,2023年,乡村绿化覆盖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25年,乡村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3.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提升工作,实现新改户厕基本入院,积极倡导有条件的村庄厕所入室,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坚持边改边建机制的原则,工作重心放在建立健全户改厕长效管护机制上,提供日常检修维修和粪污收集处理服务,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机制。 

4.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准格尔召镇、十二连城乡新建垃圾填埋场2处,进一步缓解薛家湾镇大饭铺垃圾场处理垃圾压力,2023年,全旗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 

5.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难题。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修订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方案,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模式,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不断探索和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2023年,全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达到30%以上。 

6.完善道路沿线绿化硬化工程。解决道路沿线绿化问题,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农村路”建设,2023年,全旗公路沿线两侧绿化率达到80%以上;解决道路沿线硬化的问题,实施运煤公路“穿衣戴帽”工程,全旗运煤公路铺装道牙石实现全覆盖,提升各苏木乡镇三级公路和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实现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85%以上。 

7.全域整治农户庭院。全域推开“整洁庭院”整治,改善村内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微环境,提高农民居住品质。 

8.争创美丽宜居示范。科学规划,打造11个和美乡村示范村,优先打造大路镇小滩子村—十二连城乡脑包湾村5个村,五家窑村—三十顷地村4个村,沙也村—大口村3个村沿河示范带,白大路村—长滩村5个村沿川示范带,对照“五美”要求创建4000个美丽宜居庭院,沿线连片推动美丽宜居示范带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各相关单位、苏木乡镇街道联动,形成推进我旗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合力。明确一批支持政策,完善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产业、人才等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压实责任机制,明确专人、细化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沟通联络机制,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创新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生动实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组宣部门、共青团、工信和科技局等部门优势和力量,发挥旗委政府决策、业务部门咨询指导作用,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乡镇政府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三)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整合涉农资金,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工业企业投资发展农牧产业。各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统筹实施好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各相关部门配合技术力量支持各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顺利实施,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指导,形成发展全力。

 

附件: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准格尔旗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件下载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 国务院政策信息

    国务院
    政策信息

  • 自治区政策信息

    自治区
    政策信息

  • 建议征集

    建议征集

TOP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万象准格尔
  • 专题聚焦
长辈版 无障碍浏览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黄河绿然几字湾煤金明珠准格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文件库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3-04944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通知   准政办发
发文机构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准政办发〔2023〕26号
成文日期 2023-05-08
公文时效 有效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准格尔旗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日期:2023-05-13 00:00 浏览次数:

 各有关单位:

旗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准格尔旗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8日 

准格尔旗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实施方案 

“十四五”时期,准格尔旗将聚焦“快步跑、争一流、作贡献”,全面落实全区“五大任务”“模范自治区”建设任务和全市“三个四”、农业强市奋斗目标,以一产重塑为抓手,以“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为目标,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推进全旗农牧业与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准格尔作出贡献,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农牧业现代建设,推进“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努力实现准格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一产重塑”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二产拉动一产示范创建,着力打造“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力争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农民年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全面推进“三园”建设 

1.国家级小杂粮产业发展示范园。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发展壮大杂粮产业,完善杂粮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杂粮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建设国家级小杂粮种植产业园,全旗以谷子、糜米为主,带动荞麦、杂豆等小杂粮面积达到10万亩,沙圪堵镇建设小杂粮高产高效种植基地10000亩;推动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以沙圪堵镇为重点,辐射带动薛家湾镇、龙口镇、魏家峁镇、纳日松镇、暖水乡、准格尔召镇种植5万亩,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农机化率到达100%。二是产学结合增加产品附加值,2023—2025年,小杂粮科技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合作,同时以发展小杂粮产业强镇和培育扶持小杂粮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服务中心为依托,辐射带动1万户农户2.5万人增收致富,通过生产条件改善和种植技术优化,每亩小杂粮预计可较当前生产条件下增产50公斤左右;通过品牌建设、绿色认证、市场开拓和改良加工技术,着力提升小杂粮产品附加值。三是推动土壤改良及配套设施建设,2023年完成坡耕地改梯田10000亩和土壤改良以及配套设施建设,以沙圪堵镇为重点打造建设小杂粮绿色种植万亩基地,主要实施坡耕地改梯田工程和土壤改良以及配套集雨节水灌溉设施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2.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准格尔旗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国家第三批创建名单,示范园定于我旗十二连城乡全域,辐射带动布尔陶亥苏木、大路镇,重点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47个。一是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推动示范园内中天科技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园区、中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内蒙古三松万亩农牧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动准格尔旗农商互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等建成投产。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田水利节水改造、沿黄堤岸防护、安全饮水新建及维修、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全面完善农电基础设施,促进示范园农畜产品、电商、物流等产业高效发展。三是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推进小滩子村建设“黄河第一村”。四是加大示范园创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准格尔旗发布”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社会媒体的宣传及舆论导向作用,加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宣传力度,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参与到示范园的创建中来,让农牧民切实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红利。 

3.国家级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园。准格尔旗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园依托准格尔召镇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二产保一产,一产供二产,推动三产互动融合”的理念,创新与辖区企业共建共享模式,合力启动“万牛”养殖、牧光互补、零碳乡村等示范项目,着力打造现代农牧业养殖示范园区、村企共建示范地区、零碳范地区。一是依托已有绿巨人物流服务园区,实施建设信息化绿港物流园区项目,在和泰、公沟等煤矿示范应用新能源重型卡车100辆;与西蒙集团合作建设全新“万牛”养殖基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养殖业,建成区域特色种养殖先行区;依托召庙历史文化,推动准格尔召旅游区发展建设,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特色民宿于一体的文化特色小镇新优势。二是打造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推动1座污水处理厂、1座焚烧炉建成运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全市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为契机,统筹推进绿色矿山集中连片治理。三是围绕“双核、双线、五节点、一区域”(双核:黄天棉图村和准格尔召村;双线:包府线和神公线;五节点:五条重要线路;一区域:公共井田区域),推动准格尔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最大程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四是持续加强包府路沿线环境治理力度,对沿线的景观及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五是以束汇川治理为样板,统筹推进优化三川生态环境质量,引入栽种经济林、杏福林、景观林。六是全力抓好全区首家零碳与光伏乡村示范项目,以更大力度降碳。 

(二)统筹推进“三基地”建设 

1.百万羯羊(肉羊)养殖基地。为进一步落实畜牧业“稳羊增牛兴奶扩禽”的发展战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继续完善准格尔旗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我旗畜牧业增产增收,力争2023年我旗肉羊存栏达到80万只。一是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支持和鼓励中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湖羊种羊扩繁养殖基地,全旗建设10个以上示范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引进肉羊基础母羊和种公羊,年内引进国内优质纯种湖羊基础母羊3000只。三是建设养殖配套设施,建设准格尔旗肉羊养殖示范中心。四是强化农企合作,实现种业创新,推动“准格尔羯羊”品牌化发展,建设肉羊优质种质资源创新及良种繁育体系,应用“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为建立肉羊养殖全流程可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加强保障措施,建立政府引导、公司示范、公司与农户合作、科技服务支撑体系等多方参与的肉羊产业稳步发展机制;政府各有关部门协调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银行加强合作,建立信贷担保体系;健全疫病防控与动物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做到“旗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充分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举行肉羊养殖技术和兽医卫生知识培训,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2.百万生猪养殖基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切实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我旗资源优势,以百万生猪增产保供为目标,不断提升生猪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宽我旗农民增收渠道,2023年生猪存栏力争达到20万头以上。一是支持量蕴牧业百万生猪生态循环全产业链项目,布尔陶亥苏木李家塔村在建1个育肥场,铧尖村在建1个扩繁场,2023年在公益盖村建设完成1个饲料厂。二是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生猪养殖,进一步提升生猪个体产出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提高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各大知名生猪企业合作,分别在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薛家湾镇、大路镇等建成标准化养殖(育肥)场。三是鼓励各类经济组织(个人)参与或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批生猪规模饲养、加工和营销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一批规模效益较好、市场覆盖面较广、带动能力较强的饲养、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3.十万肉牛养殖基地。肉牛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近年来,我旗肉牛发展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生产水平逐步提升,力争到2023年底我旗肉牛存栏达到3万头。一是持续推进引进品种本土化,培育专门化肉用新品种,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对农牧民购买优良肉牛冻精和种公牛(优质基础母牛)给予适当补贴,加快品种改良进程。二是扩大基础母畜产能,引进内蒙古同威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肉牛养殖向集群化、规模化迈进,并在布尔陶亥苏木和准格尔召镇继续完成万头牛养殖基地建设,持续为肉牛养殖提供牛群营养及饲草料配方、繁殖技术、培训服务、疾病预防、治疗指导和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技术保障。三是增加优质饲草供给,重点对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的公司和养殖户给予补贴,增加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供给。四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细化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落实和完善免疫、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五是逐步完善屠宰加工流通体系,新建一个牛羊大型综合屠宰场,提高牛肉屠宰加工能力和水平。六是要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农牧部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合作,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围绕优质饲草生产加工、母畜高效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创新一批高效实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牧户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三)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一河三川”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围绕全面推进蔬菜、碱米、小杂粮、山羯羊、肉牛和瓜果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巩固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完善产地流通市场,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补齐发展短板,创新科技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和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实现准格尔旗“优蔬碱米小杂粮,羯羊肉牛满山果”发展目标。 

1.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沿河区域持续提升现代标准化水平,着力培育“四季优质高端果蔬”,优质设施果蔬面积2025年稳定保持在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2.在薛家湾以西、以南的梁峁山区,依托纳林川、百里长川、㹀牛川流域优势,大力培育实施“坡改田”集雨节水灌溉,推广抗旱高产品种,2025生态杂粮面积达到10万亩,培育“美稷小杂粮,儿时的味道”全域小杂粮品牌。 

3.以国有企业现代农牧业公司、恩和牧业、量蕴牧业等企业为龙头,在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大路镇着力发展羯羊、肉牛、生猪产业,2025年建设“两个百万只”和“一个10万只”基地,即“百万只生猪基地”、“百万只肉羊基地”和“10万只肉牛基地”;全力做优做强“准格尔羯羊”品牌。 

4.在薛家湾及薛家湾以西、以南梁峁山区,着力抚育苹果、红枣、山杏、海红果集中连片产业,建设“十万亩苹果、百万亩山杏、百万亩沙棘”,因地制宜让各类果树种满山坡,制定暖水山地苹果地方标准,打造暖水山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让“暖水苹果”走出内蒙古,誉满全国。 

(四)高标准打造美丽宜居和美“新农村” 

结合中央、自治区、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发展实际,按照《准格尔旗“十四五”规划》,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总体任务,统筹考虑我旗历年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 

1.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统筹谋划村庄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2023年,全旗所有村全部完成村容社貌改造提升方案编制,30%以上村完成改造提升。 

2.全面推进村庄整治行动。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完善村内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清理“四堆”(柴草堆、生活垃圾堆、建筑垃圾堆、粪堆)、治理“四乱”(清理整治河道治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零”行动,2023年,乡村绿化覆盖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25年,乡村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3.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提升工作,实现新改户厕基本入院,积极倡导有条件的村庄厕所入室,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坚持边改边建机制的原则,工作重心放在建立健全户改厕长效管护机制上,提供日常检修维修和粪污收集处理服务,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机制。 

4.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准格尔召镇、十二连城乡新建垃圾填埋场2处,进一步缓解薛家湾镇大饭铺垃圾场处理垃圾压力,2023年,全旗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 

5.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难题。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修订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方案,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模式,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不断探索和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2023年,全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达到30%以上。 

6.完善道路沿线绿化硬化工程。解决道路沿线绿化问题,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农村路”建设,2023年,全旗公路沿线两侧绿化率达到80%以上;解决道路沿线硬化的问题,实施运煤公路“穿衣戴帽”工程,全旗运煤公路铺装道牙石实现全覆盖,提升各苏木乡镇三级公路和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实现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85%以上。 

7.全域整治农户庭院。全域推开“整洁庭院”整治,改善村内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微环境,提高农民居住品质。 

8.争创美丽宜居示范。科学规划,打造11个和美乡村示范村,优先打造大路镇小滩子村—十二连城乡脑包湾村5个村,五家窑村—三十顷地村4个村,沙也村—大口村3个村沿河示范带,白大路村—长滩村5个村沿川示范带,对照“五美”要求创建4000个美丽宜居庭院,沿线连片推动美丽宜居示范带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各相关单位、苏木乡镇街道联动,形成推进我旗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合力。明确一批支持政策,完善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产业、人才等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压实责任机制,明确专人、细化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沟通联络机制,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创新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生动实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组宣部门、共青团、工信和科技局等部门优势和力量,发挥旗委政府决策、业务部门咨询指导作用,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乡镇政府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三)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整合涉农资金,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工业企业投资发展农牧产业。各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统筹实施好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各相关部门配合技术力量支持各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顺利实施,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指导,形成发展全力。

 

附件:

文件下载

政策解读

  • 《准格尔旗2023年“三园、三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一个新农村”战略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 承办单位:准格尔旗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6220004 蒙ICP备06000042号-1
  • 联系方式:0477-2294708 蒙公网安备:15062202000119
  • 党政机关
  •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