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3-25 00:00 来源:准格尔旗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保存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管委,大路煤化工基地管委,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旗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业: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旗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准格尔旗加速建设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全力提升城镇化,全面推进城乡统筹,保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和提升准格尔旗在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促进全旗经济和社会保持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实现走进全国一流、走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基础。本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措施,集中体现了旗委、旗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十二五”期间全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旗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十二五”规划的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时期,全旗上下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日益激烈的地区间发展竞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机遇、超前构筑、科学实践、率先发展,着力构筑优势产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成为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10个典型旗县市区之一和全国首批10个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关爱民生县等称号。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中,位列全国百强县第20位、西部百强县第1位,地区知名度、影响力日益扩大,为“十二五”的顺利开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1.14亿元,较2005年翻了2番多;财政总收入达到146.5亿元,较2005年增长4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年均增长39%;五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5亿元,年均增长18.7%。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7.1%;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70%;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3.3:64.5:32.2调整为2010年的1.1:61.9:37。农牧业发展实现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高岭土等行业开始兴起。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鄂尔多斯国际陆港、大路煤炭物流配送中心、沙圪堵综合物流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顺利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旗委、旗政府一直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使准格尔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99元,年均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66元,年均增长13.3%;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分别拥有家用汽车38辆和26辆,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5.63平方米和39.8平方米。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时期,继续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建立。城乡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率先实行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免费职业教育、免费体检、大病救助以及一批弱势群体救助政策,累计迁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医院3所、卫生院11所、卫生室(卫生服务站)50所,补充教师1477名、医护人员461名,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水平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西部前列。启动实施了乡镇(苏木)文化站、嘎查村(社区)文化户建设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极大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的文化体育生活。电子政务初见成效,不仅为增强政务信息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注入了活力,而且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降低,SO2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了64%,COD排放量降低了34.2%,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累计完成绿化造林、种草和水保生态治理面积5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3%,植被覆盖度达到72% 。重点城镇空气质量、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和农村饮水水质、地表水水质有所好转,矿区环境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及污染趋势减缓,环境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一五”期间,政府充分发挥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大体制和机制创新,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年”、落实责任制等措施,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40项,建成78项,完成投资1020亿元。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亿吨、电力装机294万千瓦,在建和建成的煤化工产能达568万吨。公路总里程2545.7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43公里,构建起了准格尔旗水、电、讯等基础供应网络和公路、铁路相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看,“十一五”是全旗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布局不够集中集约,层次不高;城市化和社会化服务滞后于工业化;生态环境压力较大,高端要素集聚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不相匹配;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统筹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准格尔旗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既有挑战,更有机遇。

 ——从国际来看,未来五年全球处于世界金融危机后经济周期的回升期,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国际资本流动、产业流动、技术流动的趋势越来越复杂多变,但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全球经济总体上将进入一个发展增速减缓和结构加速转型的时期,新兴工业化国家将日益增多,国际贸易和投资会不断扩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际上对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

 ——从国内来看,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向好,能源、化工、建材等产品需求旺盛,有利于发挥准格尔旗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倒逼机制更为明显,有利于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非煤产业;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生产要素加速流动,有利于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要素结构,加快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的引进步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出台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等十项优惠政策,将有利于准格尔旗继续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延伸能源产业链条和打造战略性新型产业;国家即将出台的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指导意见,将为我们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产业、投资、资源环境和转移支付等政策提供条件。

 ——从全区来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西部经济区和沿黄沿线经济带,作为呼包鄂经济圈中的核心区,将有利于发挥准格尔旗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速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与周边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科技人才等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对接,建立区域共建、利益共享、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从全市来看,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准格尔旗的发展,特别是把加快大路煤化工基地建设提升到了全市的战略高度,提出要举全市之力集中打造,必将有效加快煤化工基地建设和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从自身来看,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大路煤化工基地和准格尔经济开发区迈上新的发展平台,吸纳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的能力明显增强;居民消费加快升级,收入水平的提高必将有效带动新兴消费领域的快速成长;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民间投资活跃,自主增长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现代农牧业和人口转移初见成效,“三化”对“三农”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面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条件逐渐具备;一系列前瞻性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率先实践,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奠定了思想基础,增强了发展活力,凝聚了强大力量。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们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地区间发展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十二五”时期,国内资源型地区都将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寻求突破,要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赢得主动,我们必须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大力培育接续产业上有新的举措。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是制约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薄弱环节,提升地区综合实力,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必须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在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三是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短缺、环境指标偏小偏低、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生态还较脆弱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将存在,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必须在集约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上有新的举措。四是基础设施对地区发展的支撑能力仍然不足。铁路外运能力不足,旗内公路等级、密度低,出口通道不畅,电力外送通道、煤化工产品外运管道建设滞后,要在今后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必须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的投入。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持续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将趋于复杂,收入分配、贫富差距、人口流动、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管理缺位问题仍将使各类矛盾不断出现,必须在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上有新的进展。

 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绿色、人文、创新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战略,主动融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自治区西部经济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率先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幸福准格尔为目标,以富民强旗为主旨,以统筹城乡为路径,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化、民生幸福化“五大战略”,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原则。

 把结构转型作为主攻方向,把保障民生作为重要内容,更加注重项目带动,更加注重城镇建设,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文化旅游发展,更加注重作风转变,全面提升准格尔的产业竞争力、城乡承载力、公共服务力、综合软实力和干部执行力,进一步拓展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坚持转型发展。科学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既强调地区生产总值的高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提高、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结构调整升级争取更大空间。

 ──坚持统筹发展。以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契机,破除制约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努力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配套的新格局。

 ──坚持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就医、就业、居住、出行、环境和安全等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社会事业水平,改善公共产品供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营造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坚持集约发展。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加速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彰显的城镇体系和产业格局。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和人才强旗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推动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向现实发展优势的转化,显著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地区。

 (三)总体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由单极推动向多极拉动转变,由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变,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有效提升产业层次,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更加注重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的同步提升。到2015年,将准格尔建成国家绿色能源和新型煤化工、中国西部高档日用瓷生产、自治区人文旅游生态、鄂尔多斯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四大基地”,华北西电东送、“京津冀”西气东输、“蒙晋陕”现代化区域性物流“三大枢纽”,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和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县域科学发展先行区。

(四)主要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率维持在20%左右,达到1600亿元;人均GDP 32万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2%以上,达到4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00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达到120亿元。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7:42。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到35%以上。力争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收入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按照中心城镇、重点城镇、一般城镇和重点新农村四级城镇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实现城乡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旗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比例大体相当,实现15年免费教育。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病床与医务人员配备比例达到1: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500元以上,参合率达到100%,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医疗设施和水平得到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和小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食品卫生监督合格率达到100%,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状况,特别是煤矿安全设施和措施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达到5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达到20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缩小到2.5:1。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五年实现新增就业人口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5平方米以上,农村人均钢筋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到45平方米以上。全旗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生态与环境明显改善。到2015年,SO2排放量控制在7.6万吨,COD排放量控制在0.8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65437.41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到市核定指标,大气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天数平均大于292天/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区域水土流失、沙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三、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要素资源

 按照“产业向基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要素与空间的优化配置,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

 (一)优化工业布局。

 依托准格尔旗的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结合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大路煤基清洁能源化工循环产业示范区和准格尔(非煤产业)工业经济开发区。

 1.大路煤基清洁能源化工循环产业示范区。

 大路煤基清洁能源化工循环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一体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数字、低碳、生态”的发展理念,重在“横向拓宽丰富产业链,纵向延长做精产业链,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贯彻产业集中、集约用地、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的要求,促进区域的科学、协调、快速、和谐发展。总体空间结构为“两带一轴四区”,其中“两带”指呼东高速、呼准铁路及其防护林带,一轴指呼东高速与大路新区的联系干道——西大道及其防护林带,四区指煤化工基地的东区、南区、西区及北面的基地管理服务用地和企业服务平台区。主要产业是以煤为原料的洁净能源生产以及专用化工原料、合成新材料产品及副产品的深加工园区。到2015年初步形成8条产业链,即:煤制天然气及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煤制油及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煤制烯烃、石脑油为原料的烯烃产业链;煤制甲醇、甲醇制二甲醚产业链;煤制合成氨、尿素产业链;煤制合成气、甲醇及其它产品的碳化工产业链;煤干馏多联产及深加工产业链;煤化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

 2.准格尔经济开发区。

???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是劳动密集型非煤产业基地,以做大做强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为主,建设煤焦化、乙炔化工、电石、非金属矿产业(陶瓷、高岭土深加工、复合纸业、压延微晶玻璃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等为主的多元产业体系。具体打造七个产业园区,即:以煤焦化项目为主的煤及煤化工园区;以高岭土深加工为主的高岭土、陶瓷产业园区;以环保石头纸为主的石头纸产业园区;以电石、乙炔为主的电石、乙炔化工园区;以当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园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作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现代物流园区。到2015年初步形成7大产业体系,即:煤及煤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热电联产、煤低温干馏、煤焦化及深加工、煤制天然气、煤炭多联产、超纯煤等项目;高岭土产业,主要有造纸行业用高岭土等高岭土产业项目、新型建材项目、石英砂项目、机械制造项目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石头纸产业,主要包括年产72万吨的环保石头纸项目,并不断延伸环保石头纸产业链;电石、乙炔产业,重点发展电石、乙炔炭黑、醋酸乙烯等项目;多元化产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建设新型陶瓷研发中心、中蒙药研发中心、沙棘研发中心,重点引进高端芯片基板项目、低空空间技术产业基地等项目;现代物流产业,利用交通运输及区位优势,加速沙圪堵综合物流园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完善和提升园区功能,重点发展煤炭、高岭土、矿用机械、化工、建材产品、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引进一批第三方大型物流企业,尽快形成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集中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优化服务业布局。

 1.商业布局。大路新区、薛家湾镇、沙圪堵镇。人口相对密集,交通便利,规划大中型综合商场3个、各类小型专业网点不少于100个、星级宾馆不少于4个、步行街2条、批发市场2个,构成准格尔旗区域性生产生活资料集散地和区域购物及商贸服务中心。龙口镇、纳日松镇、准格尔召镇、十二连城乡。各规划建设1—2个中小型综合商场,若干个专业店和集贸市场,积极培育中小型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为本乡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多方位服务。规划建设商业网点数量40个以上。布尔陶亥苏木、暖水乡。建立以乡苏木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商贸服务体系,以粮油、副食、综合商店、饮食服务店、小型农贸市场等基层网点为主,为村民提供基本生活产品,满足一般化商业需求。

 2.物流园区布局。物流园区建设主要依托沿黄、沿铁路、公路干线发展,围绕城镇和产业园区布局,到2015年初步形成 “一港两园十二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业总体布局。“一港”,即大路鄂尔多斯国际陆港;“两园”即大路物流园、沙圪堵物流园;“十二物流中心”即五家尧农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大路煤化工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大路煤炭物流配送中心、五字湾煤炭物流配送中心、暖水煤炭物流配送中心、马栅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碾子湾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宏景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布尔陶亥煤炭物流配送中心、乌龙素煤炭物流配送中心、薛家湾建材物流配送中心、薛家湾商贸产品配送中心。初步形成以煤炭物流为主、辐射“蒙陕晋”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及城际交通节点。

 3.现代旅游区布局。以黄河长城风景道为重点,打造沿黄河、沿呼—准—东高速公路两条旅游带,建设黄河风情带四大功能分区(田园生态区、小滩子湿地旅游休闲度假区、黄河峡谷景区、龙口旅游区)、暖水砒砂岩生态旅游区和油松王(阿贵庙)、准格尔召、巨合滩、黄河文化主题公园、王爷府、五家尧子等旅游景区和景点。

 (三)优化现代农牧业布局。

 按照农牧业“三区”规划,集中规划建设两大农牧业发展片区,即以十二连城乡为核心的沿黄现代农牧区,沿川、城郊为基地的特色种植养殖区。

  1.沿黄现代农牧区。主要以十二连城乡、大路镇、布尔陶亥苏木为主,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以“土地规模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管理组织化”为标准,在优化开发区建设土地规模化经营示范基地、高效设施农业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养殖生产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

  2.特色种植养殖区。主要以勃牛川及暖水川、十里长川(长滩川)、纳林川和薛家湾、沙圪堵、龙口镇城郊为主,重点发展绿色小杂粮、无公害蔬菜瓜果、准格尔羯羊等名、优、特产业,适度发展食用菌、花卉苗木、山杏、苦菜、沙棘、海红果等特色产业,建设无公害瓜果蔬菜基地,打造绿色有机无污染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绿色有机无污染肉、蛋、奶生产基地。

 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低碳绿色为发展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准格尔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力争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科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工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收入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一)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建设绿色能源和新型煤化工基地。

 以煤炭、电力产业为基础,重点推进现代煤化工和高岭土、陶瓷等非煤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扶持涉及民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突出集聚效益,完善产业园区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工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85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1.煤炭工业。鼓励和引导煤炭企业集团化发展,推进煤炭资源二次整合,促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合理调控煤炭产量,不断巩固和拓展煤炭产品交易的主体地位,把握市场定价权,引导和帮助企业打好开拓市场主动仗,实现区域内煤炭的稳价均衡生产。积极探索煤炭生产企业与煤炭销售企业合作途径,努力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加强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所有煤矿必须实现信息化安全管理,全部安装远程在线监控系统。鼓励煤炭企业建立内部物料循环系统,实现煤矸石、矿井水、煤层气等煤炭伴生物和开采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到2015年,煤炭产能稳定在3亿吨左右,单井平均产能达到140万吨以上,回采率达到85%以上,洗选配率达到60%以上。煤炭企业产能全部达到300万吨/年以上;力争培育3个产能超5000万吨/年、5个产能超1000万吨/年的大型煤炭企业。

 2.电力工业。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眼于“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充分考虑水、煤、环境容量等相关因素,在魏家峁、薛家湾集中建设大型火电基地。重点抓好坑口电厂和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推进准大发电厂续建项目、国华准格尔电厂三期、蒙泰热电联产项目、华能魏家峁电厂一期工程及华电前房子电厂等项目。到2015年,全旗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

 3.现代煤化工产业。以大路煤基清洁能源化工循环产业示范区为载体,加快实施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战略,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五类新型煤化工示范产品为重点,延伸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多次转化增值,把新型煤化工产业培育为准格尔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在全国市场举足轻重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绿色能源、新型化工基地。重点支持伊泰煤制油、易高甲醇、天润化肥、久泰甲醇二甲醚、东华能源甲醇等项目达产提能,积极推进中电投100万吨煤制烯烃、西北能源60万吨甲醇制烯烃、久泰能源60万吨甲醇制烯烃、香港中华煤气公司20万吨乙二醇、国电7000吨多晶硅及光伏电池、内蒙古开滦投资有限公司乙二醇和煤焦油加氢多联产项目、中海油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华润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项目进展。集中精力打造500万吨煤制油、2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500万吨醇、醚、烯烃及下游产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到2015年,年消化原煤达到1亿吨左右,煤化工产能达到1000万吨以上。

 4.高岭土产业。以伊东年产10万吨高岭土项目、蒙西年产50万吨高岭土项目和天之骄年产10万吨高岭土项目为依托,不断引进和培植大型高岭土生产加工及配套服务企业,构建采矿、原料深加工以及相关制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集技术研发、产品加工、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利用高岭土研发中心,不断加强研发与创新,积极吸纳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全力打造“中国煤系高岭土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树立准格尔高岭土产业品牌。逐步建立有效的资源回收与战备储备体制与机制,做到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将高岭土产业打造成环境友好、资源保护与节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型产业。到2015年,力争建成高岭土研发中心,培育2—3个大型企业,年产各种高岭土矿物材料及加工制品达到100万吨,高岭土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基本建立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框架。

 5.陶瓷产业。把发展陶瓷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卫生陶瓷,辅助发展建筑陶瓷,配套发展原料标准化生产、色釉料、模具、陶瓷机械等产业。将陶瓷产业培育为准格尔旗的第二支柱产业,建成中国西部高档日用瓷生产基地。在产业链上游,依托高岭土资源,通过科技支撑和技术创新,实现陶瓷原料的标准化研究、开发与生产,保持发展后劲。在产业链下游,加强陶瓷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物流商贸。到2015年,日用陶瓷达到12亿件、建筑陶瓷达到800万平方米,形成3—5家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培育1—2个国内知名品牌。

 6.粉煤灰综合利用。以发展工艺成熟的硅酸钙版、微晶玻璃、保温和耐火材料、陶粒、墙体材料等产业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在资源化利用领域实现以粉煤灰提铝产业为核心,同时发展粉煤灰纤维、石油支撑剂、污水处理和环保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细化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方向,多领域深化研究利用途径,努力实现生产力转化,对已成型的技术,逐步形成标准技术体系。“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大唐氧化铝和硅铝钛、神华准能公司粉煤灰综合利用、众普新光源、华生新材料等项目,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成套设备和成熟技术的引进工作,依托粉煤灰研发中心和国内知名研发机构,不断消化吸收先进生产技术,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到2015年,全旗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达1000万吨以上,把粉煤灰综合利用打造成准格尔的新型产业,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市场为导向、政府扶持的开放型科技支撑服务体系,物流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为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服务的框架基本形成,实现利润80亿元。

 7.机械制造工业。围绕服务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机械制造工业,重点发展矿用机械及配件、煤化工产品压力容器和大型载重车辆制造。在抓好锦化机石化二期和伊东矿用机械项目进展的同时,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凭借丰富的能源和农牧业资源条件以及稳定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积极引进和发展壮大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不断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充分增加就业。

 8.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立足猪羊肉、小杂粮、瓜果、杏仁、沙棘、沙柳等特色农畜林沙产品,依托宏盛肉联、农乡丰、高原杏仁露、久荣地毯等龙头企业,以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保健化为发展方向,积极引进沙柳、秸秆手工制作企业,加大在投资、税收、就业、社会保障、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培育名牌产品,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和特色手工制品主要产地。到2015年,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

 此外,在满足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实现合理规模经济要求情况下,加大对全旗的电石产业整合提升。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基地大力推行内外综合循环利用,即改造或新建的电石炉,必须在园区内集中循环利用余热、尾气。通过招商引资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延伸乙炔化工链条,争取1,4丁二醇、乙炔碳黑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探讨与开发区周边的PVC企业进行资本技术合作。同时,鼓励铸城水泥、生力集团等企业积极改造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水平。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以一产、二产两个物质生产部门的产业升级带动为基础,以城市化为载体,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的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金融、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达到670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全社会就业人数的4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

 1.现代物流业。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运作,重点发展煤炭物流业,对储存、运输、配送、销售等功能进行优化配置,整合服务需求、提高服务能力,增强聚集和辐射功能,构建不同规模等级和职能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体系,建立煤化工产品交易市场,成为辐射“蒙陕晋”的现代化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专业物流效率,强化物流为工业园区和大型制造业企业配套服务的功能。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建立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到2015年,建成鄂尔多斯国际陆港并获得国家b型保税区认证,沙圪堵物流园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大路煤炭、大路化工、暖水煤炭、五字湾煤炭、马栅煤炭、十二连城农畜产品、薛家湾建材、薛家湾商贸产品、宏景塔煤炭九个物流配送中心运营水平得到提升,初步建成碾子湾、乌龙素、布尔陶亥三个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到2015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占全旗GDP的比重达到10%,物流企业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率达100%。

 2.旅游业。充分利用我旗历史文化优势和极具特色的地质地貌环境、自然景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联动开发的思路,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努力把我旗建设成为自治区人文旅游生态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到2015年,将黄河峡谷建成5A级旅游景区,将准格尔召旅游区、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巨合滩生态农业沙漠运动旅游区、暖水砒砂岩生态旅游区建成4A级旅游景区,将油松王阿贵庙旅游区、布尔陶亥王爷府景区建成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

 3.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传媒业,推进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融合,培育组建准格尔新闻传媒集团,发展数字化媒体产业。引进和发展影视制作、广播影像、广告策划等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设计业、产品包装、建筑设计等创意设计业,着力提高创意服务对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转型。2015年,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群,建成鄂尔多斯地区创意设计副中心。

 4.信息产业。把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环节开展信息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现现代物流优势资源与网络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加强产业招商,拉长增厚产业链,培育一批包括大路新区在内的规模大、技术先进、辐射能力强的信息产业项目。到2015年,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产业规模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数字经济成为准格尔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5.金融业。开展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巩固提升全国金融生态县地位,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推进金融业整体发展,重点筹划组建地方国有资产控股的准格尔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制度完善、运作规范的投融资体系,实现投融资由部门各自负责向政府集中主导转变、由行政决策向市场选择转变、由政府举债向资本运作转变、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由无偿投入向有偿回报转变。完善投融资基础架构和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多元化金融市场与产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证券、信托、期货公司进驻我旗,重点争取光大、汇丰、花旗、渣打等国内外金融企业在我旗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培育地方金融企业,重点扶持鄂尔多斯银行、准格尔农村商业银行做大做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联合收购区外金融机构。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本地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探索建立煤炭、煤化工等产品的交易市场,打造资本市场“准格尔板块”。加强地方政府财政支付力度,构建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为支撑的信用担保体系,组建准格尔股权交易所,合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私募基金,规范民间资本运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金融合作,探索引进或设立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组织。加快推进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推进银行卡产业发展。设立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深化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和重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扶持融资担保企业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自治区金融改革先行区,树立诚信准格尔形象。大力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培育和引进金融高端人才,集中打造薛家湾金融商务区。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60 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形成结构合理、竞争充分、运行高效的金融体系。

 6.商贸餐饮业。商贸流通业要构筑以薛家湾(大路新区)、沙圪堵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苏木乡镇所在地的商业服务中心和居民集中居住点的商业服务网点三级服务体系,形成多业态、立体式的商贸体系。积极培育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餐饮业以适应居民餐饮消费社会化和旅游餐饮消费扩大化的需要,培育壮大餐饮业龙头企业,开发特色产品,创新经营方式,打造特色餐饮品牌,大力推进餐饮企业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推进餐饮业的标准化管理,开展餐饮服务业等级评定,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食品卫生与安全标准、服务规范标准,促进餐饮业规范化经营。到2015年,商贸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以上、餐饮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以上。

 7.运输业。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以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客货运力结构,不断提高公路、铁路运输能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服务体系。客运逐步实现长途客运一体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客运规范化。货运逐步实现仓储、配送、包装、运输一体化经营,培育大型运输集团公司。力争到2015年,货运周转量达到925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达到20亿人公里。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绿色高效农牧业基地。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园区化建设、企业化管理”的发展原则,以农牧业“三区”规划为指导,以促进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保障农民权益、建设现代生态农牧业为目标,继续夯实农牧业基础,不断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全旗农牧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

 1.种植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依托国家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合理有序流转农民土地,加大农业机械化推进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集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沿河和城郊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绿色无公害“菜篮子”基地。到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达到15万吨,土地规模化经营示范基地达到1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达到3.5万亩,打造20万亩绿色小杂粮生产基地、2500亩优质小杂粮种子培育基地。

 2.畜牧业。集中建设规模化养殖园区,形成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有效跟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种、养、加有效链接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基地。到2015年,牲畜存栏总头数稳定在100万头(只)左右,规模化养殖园区达到20个,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的比例达到70%。同时,建成配套标准化生产饲料加工和畜产品深加工项目。

 3.渔业。渔业以北部沿河十二连城乡巨合滩水产养殖基地为中心,以布尔陶亥、沙圪堵等水保治理重点区域库坝水产养殖为补充,大力发展沿河精养、半精养和库坝网箱水产养殖。到2015年,新增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000亩,水产品生产总量达到350万公斤。

 4.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要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加快构建以现代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充分参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充分发挥绿色食品品牌优势,加大对精品小杂粮、蕃茄加工、菜篮子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高原杏仁露、久荣地毯等特色产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涉农、特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农贸市场建设。到2015年,建成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5家,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新建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10个。

 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全面推进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人口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基层民主及精神文明八个方面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步推进土地流转和沿主要公路干线危房及景观、城中村、城镇及工矿棚户区“三项”改造,在“三个集中”、“一个转移”(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基本形成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共荣的发展新格局。

 坚持“城乡统筹、集约发展”基本方略,着力破除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努力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十二五”末,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口下降到3万人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5:1,转移进城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一)推进统筹城乡改革。

??? 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让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物权;建立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利用;开展农民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加快推进农村投资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农村投资由政府补贴向政府全额投入转变;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组农村信用社,建立和完善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政府对农牧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建立长效的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加大政府对农牧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合理搞好村镇布局和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同时,加大农村安全饮水、环境卫生、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争取实现所有苏木乡镇通一级以上公路,所有嘎查村(居民点)通柏油路。利用有线与3G无线宽带技术建成覆盖全旗的宽带信息网络,完成全旗农村基础网络设施覆盖。农村自来水供给率、农村社区集中供暖率、农村改厕率、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全区领先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城镇化。

 (三)加快人口转移。

 把推动农牧业人口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集中移民(矿区移民和生态移民)和分散移民(以农民自主移民)为主要方式,以人口转移“四个一”( 即为进城农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配套工程为政策保障,全力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转移集中。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并剥离其背后的附着利益,实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原则和一元化登记户口制度。按照“政府统一引导、搬迁居民自愿、科学规划安置、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结合村容村貌整治,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人口、产业布局合理,资源有序开发,生态环境、居住环境逐年好转,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相互促进,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良好局面,为全市乃至全区人口转移树立典范。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

 在完善、提升现有10个精品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和集聚功能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遵循“大集中、小积聚”的原则,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搞城市规划的力度和标准,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在建设模式上,充分体现和满足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以及农民生产方式大变革的要求,建设城镇社区型、工贸驱动型、生态观光型、特色农业型和产业集聚型等发展示范村。在空间布局上,以镇区、较大的村为中心,大力推进村庄整合,围绕“半小时经济圈”进行规划建设。加强新民居示范建设,打造精品民居,注重建筑节能,充分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注重材料经济,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注重建设模式,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参与,提高建设效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打造文明新田园。到2015年,全旗村级集中居民点总数控制在37个左右。

 (五)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以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统一进行城镇、产业、人口、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快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增加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综合水平,改善农民就医和安全用药条件。到2015年,所有村级集中居民点全部建成农村警务室、卫生室、广播室、便民超市、草原书屋和健身广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文明小城镇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矛盾排查调解机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建设,有效促进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城镇承载集聚功能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完善城镇整体功能,健全城镇体系,合理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城镇集中建成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城镇道路硬化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8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45平方米。

 (一)构建合理城镇体系。

 按照“立足全局、体现内涵、展示个性、着眼未来”的要求搞好规划,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突出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现代化水准,以“现在的经典、未来的文物、永恒的精品”的规划理念,切实在厚重文化、品质生活、精致空间、人性交通等重要特征及内涵要求上有大手笔、大气魄,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十二五”期间,全旗城镇空间布局为“一核八点(即以薛家湾镇和大路新区为核心,其余八个苏木乡镇为顶点)、一带两轴(即沿黄城镇发展带;依托荣乌高速公路、109国道、大准东铁路形成的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依托旗境内县级公路形成的城镇发展副轴)、中心集聚、轴向发展”的格局,全力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即薛家湾(大路新区);两个重点城镇,即沙圪堵、龙口,全旗最终形成1个中心城市、2个重点镇、6个一般镇、1个开发区的格局,整个城镇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发展更加协调。

 (二)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建设。

 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中心城镇,解决好不通不畅、不美不亮、不干不净等问题,使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充分彰显雅气、秀气、灵气和大气,突出低密度、高环保、园林式、生态型的理念。薛家湾镇重点以提升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主,以建设呼包鄂城市群中的魅力之城、创业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为目标,按照“北拓、南移、西进、东限”的原则,加大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开创更多的景观绿地、活动场所等公共空间,力争把大路煤化工基地管理生活服务区建成“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新区;沙圪堵镇重点以服务开发区为主,同步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逐步发展成为集煤焦油、陶瓷加工等非煤产业园区和人口集聚区的宜居宜业重点镇;龙口镇重点打造成既体现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沿黄特色旅游小城镇。其他苏木乡镇要立足实际,重点抓好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吸纳效应。2015年,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

 1.优化提升城市功能。

 调整优化功能布局。利用新区建设、功能布局调整、重大项目建设的机遇,完善城镇公共中心体系。加快构建行政办公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工业片区中心等主导功能组团或功能区。综合利用各种政策,调整用地结构和功能,新建项目主要向城市新区和对应的主导功能区布局,促进城市功能合理分区和战略性调整。

 强化集聚辐射功能。完善行政经济中心、交通枢纽等基础功能,逐步搬迁、关闭城区内与主体功能不符合的产业,注重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项目,增强经济中心功能。加快发展物流商贸、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强化资源配置功能;加快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着力培育创新功能;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显著增强旅游、休闲、会展等服务功能。

 提高住房保障能力。结合新区开发、棚户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建立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规模适度超前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城镇化集聚人口需求,打造综合性现代化都市居住区。科学安排高档商品房、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比例协调的住宅供应体系,尤其要大力增加中低价位商品房市场供应,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各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到2015年建设保障房300万平方米。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社区便民、便利连锁网络建设,加快发展家政服务,完善社区卫生体系,建立全方位老年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科教文体服务。“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形成管理优良、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业发展新局面。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社区用房2/3以上的面积用于公益性服务,公益性服务项目占全部服务项目的50%以上。

 2.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育文明市民,建立准格尔市民文明公约,大力弘扬“和谐奋进、尊崇科学、追求卓越”的准格尔精神,通过市民文化大讲堂、新闻媒体、社区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市民秩序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着力打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

 营造文明城市环境。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解决脏、乱、差等问题,深入推进卫生、生态、园林绿化、文明和双拥模范“五城同创”活动,全面改善市容市貌。重点搞好街道、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标志性建筑、重点旅游区(点)和公共活动场所周边地区整治,加强城市建设过程管理。

 3.创新城市经营管理。

 搞好城市经营策划。运用新的发展理念策划城市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投资的先导作用,采取先期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发布规划建设信息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参与城市建设,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逐步实现城市新区的滚动开发。在强化规划、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全面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城市经营新载体。

 改革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争取城市管理的土地出让权、城市配套费征收权和公交管理权,加大力度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社区自治管理能力,构筑“以人为本,属地管理、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公共管理体系。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秩序、公共服务等规范管理。完善城市建设决策机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制度。强化市容市貌管理,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加快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数字准格尔”等新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以薛家湾(大路新区)、沙圪堵、龙口为重点,加快推进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市政区基础设施管网改造、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市政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主要水源。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和压缩式转运站的建设,开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完善供热规划,加快供热管道的更新改造,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结合城镇建设与改造,选择高效照明器材和设施,建立节能型的城市照明体系,节能路灯装置达100%。大力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加快推进天然气入城工程建设,使镇区居民煤气用户逐步由天然气取代。合理利用现有煤气资源,鼓励和支持工业用户使用煤气。全面完成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不断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管网覆盖率达80%以上,城市集中使用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5%。提高城镇防灾能力。防震方面,新建工业和民用建筑按8度设防,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提高1度设防,规划避震疏散场地不少于60万平方米;人防工程,重点是指挥通信工程、人员掩护工程等,按人均0.4平方米规划配套建设;继续完善提高消防设施,提高火灾事故的处置能力;全面提高市政防洪标准,按50—100年一遇设计施工。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完善投资环境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网络、完善功能的原则,重点建设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等骨干工程,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完善交通网络。

 着力打造公路、铁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在注重铁路、公路建设的同时,注重发展航空运输,促进人员、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种交通方式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构建“贯通旗内、畅通呼包鄂、联通蒙晋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铁路。“十二五”期间,铁路交通主要任务是构建“三横一纵”的铁路网和延伸矿区、工业园区的铁路复线、支线网络,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三横”指中部通道走廊内巴准铁路、准东铁路、大准铁路和准池(神池)铁路;南部通道走廊内准朔铁路和准神(神木)铁路;北部通道走廊内呼准东城际铁路和沿河铁路。“一纵”是指呼准铁路和大马铁路。要依托在建和拟建铁路,对专支线和集运站进行综合性研究和评价,合理规划建设铁路专支线、集运站,做到既能满足铁路的运输,又能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的特点。加快客运铁路建设,建成呼准东、大路北至薛家湾,改建准东和大准既有铁路,基本满足客运需求。到2015年,全旗铁路总里程达到 740 公里,年运输能力达到 6.5亿吨。

 2.公路。重点支持和配合好荣成至乌海高速公路十七沟至大饭铺段、沿黄一级公路大路新区至呼斯太河段的建设工作,确保按时建成通车;续建完工大路新区至薛家湾快速通道、阳窑子至前房子公路续建工程、榆树湾至魏家峁二级公路、五字湾至哈镇三级油路;规划建设纳日松至龙口高速公路、薛家湾至榆树湾一级公路、大饭铺至河曲高速公路、纳林至布尔陶亥至蓿亥图一级公路、沿黄一级公路前房子连接线、布尔陶亥至马场壕二级公路;改造提升109国道准旗段、壕圪卜至羊市塔、壕圪卜至托县等运煤通道的等级标准;加大通往旗内移民新村、矿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种植养殖小区、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力度,建设通村油路209公里。加快旗内二、三级公路升级改造工作,同时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逐步取消旗内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的收费站点,减少收费公路,真正体现公路的公益性。到2015年,全旗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30公里,油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达到577.3公里,二级公路达到599.8公里。“四横四纵”高等级公路网建成(四横:沿黄一级公路前房子至呼斯太河段、109国道一级公路小沙湾至东胜段、荣乌高速十七沟至康巴什段、纳日松至龙口高速公路;四纵:薛家湾至榆树湾一级公路、S103线大路至龙口高速公路、巨合滩至壕圪卜至羊市塔一级公路、纳林至布尔陶亥至蓿亥图一级公路)。以薛家湾、大路新区、沙圪堵为中心,通往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以及旗内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要干线,二级公路为框架的安全、快速、便捷的路网格局全面形成,连接旗内外的主要出口畅通,苏木乡镇通一级以上公路、嘎查村通油路,旗内移民新村、矿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种植养殖小区、旅游景区的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全旗交通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公路建设规模基本满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公路年货运能力达到2亿吨。薛家湾、大路新区、沙圪堵建有二级以上客运站,其他乡镇建有四级以上客运站,全旗重要骨干公路沿线的汽车服务区全部建成投入运营。以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集装站、物流园区、汽车服务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

 3.民航。分期推进准格尔机场建设进程,完成一期准格尔民航临时起降点的审批和建设,逐步提高客运规模,建成年吞吐客运量达100万人次以上的支线机场。积极推进航空学校及低空航线点的审批和建设。

 (二)加强水利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增供水能力1.2亿吨;新增机电井24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

 1.坚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管理与保护并重。统筹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解决资源性、结构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多形式、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切实搞好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以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彻底解决全旗饮水安全问题,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率达到85%以上。完成两大引黄供水工程。加强过境黄河堤防及河道建设。黄河堤防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化要求。重点沟川得到全面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万元GDP取水量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开工海湾水库、石兰会水库、保劳图水库等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渠系配套建设,提高灌溉保证率,建立完善的供水体系。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新开工宝龙昌水库工程,续建大路新区生态水源工程,完善黄河柳林滩、引黄入沙和准旗西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圪秋沟和大沟水库。

 3. 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资源监测中心和准旗防汛抗旱信息中心,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满足防汛调度指挥、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环境保护和行政决策支持等工作的信息应用,促进水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提升水利事业的效能。

 (三)优化电力结构。

 按照“大薛家湾供电区”的发展规划,积极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源点建设,合理分布城市配网,把我旗打造成华北地区西电东送的大枢纽。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两特、三超、四纵、五送出”的电网架构,即在准格尔地区建成两座特高压变电站(一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一座特高压直流输电变电站)和三座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形成大路至清水河、万家寨至宁格尔至薛家湾、薛家湾至宁格尔至杨四海、杨四海至川掌至榆林的四条纵向贯通的220千伏电压等级电力通道;形成特高压(交流)至华北、特高压(直流)至华中(湖北)、川掌至榆林埝沟及庙沟门、川掌至榆林老高川、川掌至陕西清水川的五个多电压等级的蒙电外送通道,实现以三个500千伏变电站为地区电网骨干网架,实现500千伏、220千伏电网分层运行,110千伏全覆盖的供电网络。有效解决电源大、地区负荷小、送出能力弱的问题。全面推进智能化电网建设。争取在全区率先开展智能化电网建设试点,不断积累经验,推广智能电网高新技术在薛家湾地区电网中的应用,提升电网综合智能化水平,率先进入公司智能化电网建设应用前列。开展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建设,打造农村电气化样板。结合智能电网项目,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四)发展信息网络技术。

 大力实施“数字准格尔”,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城市”,使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全面覆盖,基本消除城乡、区域“数字鸿沟”。 信息网络安全畅通,有线网络公平接入、无线信号普遍覆盖、带宽服务满足需求。建成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到2015年,信息基础设施在准格尔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中支撑作用显著,城乡数字差距明显缩小;形成无所不在、高速互联、业务融合的新型信息通信服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和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准格尔作为鄂尔多斯信息通信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网络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全面支撑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全面实现公共服务在线化、社会管理智能化、业务处理高效化、行政权力透明化、政务资源一体化。基本实现城乡无差别信息服务,信息化在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居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按照“统一规划、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广电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连接国际国内、覆盖全旗大部分地区的宽带化、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十二五”期间,现代信息通讯服务业收入年增长率20%以上。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42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12部/百人,宽带用户接入比例达到60%,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达到19%。

 (五)加强生态建设。

 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坚持走以林业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矿区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和风沙治理工作,加快准格尔旗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到2015年,完成生态建设315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林沙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趋于优化,水土流失治理、防风固沙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有效遏制。

 1.加快发展林草产业。按照种管并举、分步推进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继续加强生态重点项目建设,着重加强骨干公路沿线、城镇和工业园区绿化。“十二五”期间,以林业生态重点项目为动力,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资源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建成林业基地、林产品加工、旅游服务协调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到2015年,新增林地面积145万亩,总面积达到420万亩;建成林木采种基地1万亩,“十二五”末,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403万立方米;建成良种基地1万亩,育苗基地0.6万亩。

 2.大力实施生态建设项目。继续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沙)育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等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积极实施全民义务植树和碳汇林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旗境内国道、省道、铁路全部以常绿树种为主完成通道绿化。在巩固提升暖水生态自然恢复区成果的同时,重点安排5个生态村建设,同时启动阿贵庙自然保护区和准格尔地质遗址建设及管理工程。

 3.加快森林管护体系建设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定林业科技队伍,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生态工程建设的科技投入,重点围绕干旱造林、防沙治沙、生态综合治理与保护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工作。推进生态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技术中心和著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引入准格尔旗生态建设所需的重大关键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创新生态工程建设科技体制机制,在银企合作、风险投资、科技保险、产权交易等方面大胆探索,出台鼓励企业运用高科技手段推进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生态工程建设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围绕生态改善、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逐步将林沙产业资源集中投向有空间、有优势、有效益、有潜力的地区,逐步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产出的产业示范基地,努力完善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体系,打造知识密集型林沙产业园区。结合《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构建推动林沙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框架。

 4.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整治和防风固沙工程,积极争取京津风沙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库布其风沙区综合治理项目。到2015年,新增拦沙坝415座,完成沙棘减沙面积105万亩,全旗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8%;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300万吨。

 5.加强矿区环境整治。积极开展矿区环境整治工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和生态恢复工作。通过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消除因采矿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治理,矿区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逐步形成与准格尔旗矿产资源型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矿区生态环境。到2015年,矿区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排土场、沉陷区、排矸场综合治理中,土地农业利用时土地质量水平不低于当地中产田水平,林业利用时三年后植树成活率70%以上、郁闭度30%以上,牧业利用时三年后牧草覆盖率70%以上。

 八、全力打造低碳示范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低碳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增强准格尔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建设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低碳”塑造成为准格尔旗的品牌,争取到“十二五”末,万元GDP能耗下降到市核定指标,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15%以上,建成自治区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

 1.加强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全面强化节能措施,推进重点工业领域节能降耗。煤炭行业,加强煤炭生产过程管理,重点通过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提高原煤入洗比重,减少原煤输出和直接燃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原煤燃烧效率,降低火电机组单耗,加快煤炭高效转化技术开发,发展煤基多联产、低碳产品合成,降低煤炭消费强度,减少转化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强煤炭产业链布局规划,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集约化发展,“十二五”期间,要统筹考虑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建设、煤焦化工产业发展,煤炭生产规划要与下游产业有效衔接,实现煤与伴生资源在产业链条上“再利用、再循环”。煤化工行业实施节能准入制度,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资源消耗“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道路。电力行业,大力推进火电低碳化改造,全旗火力发电煤耗超过330克/千瓦时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要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我旗3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节能技改工作,电力行业的综合能耗下降15%以上。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煤电技术,重点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机组、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整体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以及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全面加强减排管理,继续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培育一批二氧化碳“零排放”企业,到2015年,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推进交通运输减排,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督和治理,最大限度降低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效措施,缩减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

 2.培育低碳产业,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努力挖掘林业碳汇能力,继续推进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加大城镇、园区、道路绿化力度,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汇吸收。积极培育发展环保产业,推广应用环保技术与装备,加强资源伴生物综合利用。加快非煤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关联度”,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加速微藻大规模培养和多联产技术体系研究,推进微藻低碳化利用的工业化生产。

 3.树立低碳理念,推动低碳消费模式。构建低碳消费意识培养机制,在全旗普及低碳教育,树立低碳理念,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创造低碳消费便利条件,倡导低碳消费生活,鼓励低碳交通出行,加强民用能源低碳转换,设立碳汇基金、低碳科技研发基金等多元化的碳补偿途径,合力推动低碳、绿色消费模式。

 4.强化低碳管理,引导低碳城镇建设。用低碳理念指导城镇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在全旗生产、生活领域鼓励使用太阳能。推进办公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开展低碳化社区建设。推进低碳化交通体系整合工程,建成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推进节能工程,新建公共建筑严格执行节能降耗标准,加大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到2015年,全旗公共和民用能耗比2010年降低10%。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强化环境监管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继续推进主要水污染物污染减排,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加大中水回用力度,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65%以上。大力推进点源污染防治,切实加强对污染物排放单位的监管,努力使水污染源全面达标。积极推动面源污染防治,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大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同时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到2015年新建污水处理厂5座、改扩建3座,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8处,新建污水管网500公里,中水回用管网5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1.5万吨/日,中水回用23万吨/日。

 2.加强大气环境保护。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从注重电力行业削减向相关行业全面减排转变;全面加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将火电和机动车作为重点行业加以重点控制;加强工业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执行废气污染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计划。到2015年,工业企业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5%以上。

 3.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严格危险废物的规范管理,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继续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到2015年,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工程4个,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56万吨,处置5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30%。

 4.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对全旗现有的工业项目加强管理,对拟建的工业项目必须严把环评关,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积极推进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实现节能降耗,发展绿色经济。

 5.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立与新时期环境保护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环境监管能力体系,大力夯实环境监管基础,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环境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九、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和谐准格尔

 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的要求,增加城乡公共服务产品,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公共事业发展格局和社会保障体系。

 (一)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 “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本地人才培养和外地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引进消化和再创新能力,努力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和全社会科技素质,为促进我旗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到2015年,综合科技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率达到75%以上,新建国家级产学研基地2个,新建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2个,巩固发展煤炭、西瓜等各类专业科技协会15个,全旗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筹集额占全旗GDP比例达到1.5%。

 1.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布局合理的科技创新格局。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基层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快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支持煤化工、陶瓷、高岭土、粉煤灰等研发中心与各大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多层次、宽领域技术合作。

 2.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为现代工业提供科技支撑。煤炭、化工、建材、能源高效利用、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以上。二是为现代农牧业提供支撑。大力引进推广农牧业新品种、新成果,实施“种子工程”;加快先进、安全保障的农牧业种养技术的集成、配套和全面推广;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基地、示范园区建设进程。三是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在人口控制、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3.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和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来吸引高科技人才,建立科技人才档案库;加强旗内外、区内外科技人才的交流、引进与使用工作。拓宽全社会科技投资渠道,全旗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筹集额占全旗GDP比例达到1.5%,企业R&D经费投入占总R&D投入的比例达到80%以上。

 4.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推进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扶持、培育10户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2%的科技型企业。依托重大项目,引导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支持企业在煤炭清洁转化、高端化工、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与国家级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创新联盟,联合攻关、实现成果转化、解决关键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到2015年,建成国家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自治区民营科技企业4家以上。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结构,调整布局,促进均衡,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到“十二五”末,全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初步形成学习型社会,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全区一流,跨入全国中西部地区前列。

 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新建标准化幼儿园26所,学前幼儿入园率达到98%;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小学9所,初中5所,实现就近上学,彻底解决上学难问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职高和普高招生规模实现大体相当,注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走规模化与内涵式发展相协调的办学路子。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创新办学机制,寻求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密切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培养实用型人才,稳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15年,社会新增从业人员职业技术教育普及率达到96%以上。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成人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15年,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率达到90%。

 3.不断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优化民族教育结构,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积极培养蒙汉兼通的中高级人才。加大民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民族学校专项建设资金,使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超过当地同级同类学校水平。加强民族学校的教学设备的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民族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大力提高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

 4.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阶段性提高,增强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011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资源丰富、方便快捷的准格尔旗教育局域网,2014年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2015年全旗实现教育信息化,办学条件达到中西部一流水平。

 5.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均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显著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消除择校现象;加大对困难和弱势群体扶持力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问题;实行15年免费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特殊群体学有所教,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

 6.不断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加强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为教育综合实力提升储备实力。全旗幼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脱岗等形式深造。

 (三)加快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启动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民族文化发展水平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以及自主文化品牌创立走进全国先进行列,实现文化名旗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旗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1.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城乡四级文化网络建设,薛家湾(大路新区)建成和完善“四馆”,即准格尔图书馆,准格尔博物馆,准格尔科技馆,准格尔体育馆;“四中心”,即准格尔老年活动中心,准格尔少儿活动中心,准格尔文化艺术中心,准格尔新闻会展中心。苏木乡镇建成平均8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文化中心,社区(嘎查村)建成200平方米左右的规范化文化室,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人均占有量达到0.4平方米,旗、苏木乡镇文化阵地每年开展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达到100场(次)以上,扶持一批农民群众以户或联户形式建立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户。

 2.大力打造文化品牌。创办漫瀚调艺术学校,培养和扶持民营剧团或民间演出队伍,着力打造以中国准格尔漫瀚调艺术节为代表的“准格尔漫瀚调大赛”、“准格尔民间器乐大赛”、“准格尔民间舞蹈大赛”、“准格尔民间诗歌大赛”、“准格尔民间故事大赛”、“准格尔民间文艺会演”等六项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有效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准格尔漫瀚调文化生态保护区。

 3.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网络,建立健全面向大众的、能够满足多层次体育运动和健身需求的社会服务体系,定期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完善苏木乡镇所在地、街道、社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体育馆和体校等项目。

 (四)提高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发展公益性医疗卫生改革方向,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医疗设备配备投入,到2015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制度,基本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为主的四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水平。

 1.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对蒙中医事业的投入,促进蒙中医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旗、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建立农村120急救指挥系统,形成“小病不出嘎查村,常见病不出苏木乡镇,大病不出旗”的就医格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打造“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

 2.加强覆盖城乡的医疗和药品保障网络建设。实施“全民低成本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建立比较科学的卫生管理、运行、投入、监管体制机制,保障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十二五”末,全旗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600人,病床数达到2000张,基本建立符合我旗实际的医疗卫生制度,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3.加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新建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旗妇幼保健所、旗卫生监督所、旗传染病医院;新建3所中心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社区建立卫生服务站,农村集中居住区建立标准化卫生室,并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4.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加强依法行政,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城镇无业计划生育夫妇奖励和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全面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加大投入,新建现代化、多功能旗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实现苏木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标准化;坚持“计卫”联手、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村(嘎查、社区)人口计生技术服务室建设步伐,使出生缺陷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改善人口结构,使出生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以内。2015年,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率平均控制在1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五)实施人才强旗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到2015年,实现人才建设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力争公务员队伍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数达到95%,新增公务员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85%,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达到90%,成为全市人才集聚区。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大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等多元化投入,培养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按照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人才吸引使用机制,完善引智优惠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2.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劳动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联网贯通,支持和引导人才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建立覆盖城乡、服务各类人才的统一市场体系。提高人才市场管理水平,建立有利于人才开发、配置和使用的市场供求机制,拓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网上人才市场,提高人才市场的专业化、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改革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3.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注重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建立创业激励机制,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营造有利于人才创业的社会氛围和分配激励机制,建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人才创业择业的首选地区。

 (六)不断扩大就业规模。

 围绕“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总目标,按照“优化就业,服务民生”的就业工作方针,力争到“十二五”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帮助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1万人,农民工培训4万人,其中技能培训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

 1.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人群就业,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2.加强就业培训与服务。整合公共资源,加强技能和职业培训,建立培训机构和基地,重点加强移民和城镇无业居民的再就业培训。到2015年力争使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城镇无业劳动力培训率达80%以上。新建旗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就业信息网络,为城乡劳动者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力争到2015年,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100%,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此外,要不断完善劳动保障制度,规范劳资关系管理、监察和仲裁制度。

 (七)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增收是富民之源,“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持富民优先,着力构建合理灵活的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城乡之间、阶层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别,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0000元和20000元。

 1.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定期增长机制,稳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完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增加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丰富惠农政策,加大惠农补贴,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农村旅游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社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加强农民土地出让金、城镇居民拆迁费等市场形成机制,推动人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2.合理调节收入差别。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公共财力向低收入人群、低收入地区适当倾斜。积极发挥税收、捐助等制度对社会收入和财富的调节功能,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分配制度,逐步缩小区域、城乡、行业间收入差距。

 (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社会保障工作宗旨,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推进民政管理法制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社会福利社会化、民政设施网络化,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符合小康社会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养老参统率和基本医保覆盖率达100%,人均保险基金标准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1.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制度的均等化,不断完善以城乡低保为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生活补助为补充的城乡救助体系;成立慈善总会,引导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实施残疾人助明、助行、助听康复工程;建立健全退役士兵学历教育培训制度,妥善安置复转退伍军人。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和报销金额。不断提高“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补助和在乡老复员军人、老红军补助、60年代精简退职人员、“三民”定补标准。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城镇居民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原国有、集体、二轻转制破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生活补贴和在读大学生救助标准。

 3.加强居民住房保障。建立有效的住房保障机制,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受益面,对最低收入困难家庭做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全面实施残疾人和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建立以财政预算为主、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相结合的保障性住房资金筹措机制,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5%以上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发展房屋交易、租赁市场,稳定居住成本。

 4.完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新建1所综合福利中心,解决社会化养老、农村五保供养、城镇“三无供养”、孤儿供养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精神病人康复、残疾人康复托养等问题。

 (九)加强社会文明和党的建设。

 以建设平安社会、文明社会、诚信社会和民主法治社会为目标,实现全旗和谐发展。

 1.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建立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多层面的城乡防灾减灾与公共危机预防、应急体系和保障机制,建立防灾救灾储备物资仓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各类伤亡人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及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等的监管,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2.提升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制定完善中小学生文明规范和教师道德规范,创新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提倡正面积极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全旗广大干部群众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以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信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诚信监管平台。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加强全社会诚信道德教育,树立社会诚信价值观。完善诚信法规,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探索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和规范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有效解决社会纠纷,全面推进“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全面推进治安防范体系建设。

 5.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深入推进全旗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基层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6.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认真研究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找准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十、深入改革开放,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消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构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保障全旗未来五年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

 1.深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参照将出台的《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补偿机制》标准,加大禁牧、休牧的补偿力度,重点支持生态建设和保护效益明显的地区。积极争取提高水利、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费地方留成比例。加大各项资源费用于生态建设的比重,并向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水源涵养地和自然保护区倾斜。引导和鼓励生态环境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通过自愿协商实现合理的生态补偿。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保底、提低、扩中、控高”的原则,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劳动密集型和中小企业在税负上给予优惠,对垄断行业的超额收入在源头上进行税收调节,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坚持“民生财政”理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城乡统筹和民生发展。规范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增加优质资产,增强市场化运作能力,争取地方债券的发行试点。培育股权投资机构,灵活运用企业债券、股票、信托计划等手段,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创业投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积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资产向关键领域、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集中。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领域和行业限制,逐步放开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投资领域。

 5.深化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将资源开发、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成本,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争取开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推动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加快矿业权、水权和电力市场建设,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的出让制度,推进水权转换,扩大用电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按照保基本、促节约的原则,建立水、电、天然气等生活必需品的梯级价格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用信息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警示、惩戒以及信用预警机制。

 6.深化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探索建立并联审批制度。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减少收费项目,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完善统一互联的电子政务平台,推行网上办公和政务处理。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快推进市、旗和苏木乡镇电子监察系统三级联网。

 7.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根据财政收入状况,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政府投资,逐步解决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加强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基本药物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基本药物遴选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药物购买实行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建立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坚决实行零差价销售。

8.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方式改革。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以“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为基本方向,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开发机制,积极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工作,加大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实行统一管理。强化土地储备资金监管,建立完善并落实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制度,确保收支合规、专款专用。建立完善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探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各种途径和方式,严格保护耕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

 (二)扩大对外开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吸引国内外投资的优惠政策,切实规范程序,依法办事,提高相关管理部门和金融服务等部门的业务素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投资准格尔,鼓励对外合作。到2015年,外资利用总额力争达到8亿美元,对外投资达到5亿美元。

 1.吸纳高端要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围绕支柱产业发展,着力引进龙头型、高技术型大项目,采取增资扩股、收购兼并、产业链招商等引资新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和水平,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旗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先进制造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扩大基础设施领域对外开放,拓宽农业、生态、城市基础设施利用外资渠道。

 2.扩大区域合作。依据国家能源战略和自治区西部地区及沿黄沿线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与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强化区域合作。利用准格尔旗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呼包鄂”经济圈,充分发挥在“呼包鄂”和沿黄沿线经济带一体化进程中的节点作用。加强“呼包鄂”区域的经济合作,有效推进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市场要素、物流体系和旅游路线等方面的衔接。

3.开展对外合作。支持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企业“走出去”,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资本重组机遇,开展境外投资,推动在能源、资源开发和高技术领域境外合作,实现由资源开发向资源开发和资本开发与技术合作相结合的经营方向转变。扶持和发展民营进出口企业,提高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到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15亿美元。

 十一、规划实施

 本规划的有效实施,对今后五年我旗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紧密结合新时期时代背景和我旗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提高政府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发挥规划的宏观导向作用,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完善规划体系。编制若干专项规划,作为指导特定领域发展、重大项目审批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的依据。编制苏木乡镇和开发区规划,将本规划在特定区域予以细化和落实。加强规划纲要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促进专项规划、苏木乡镇规划与本规划相互衔接以及各级各类相关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要做好各级各类规划与全旗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机制。完善和实施专项规划,明确专项领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旗投资主管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好具体建设项目计划,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度。旗财政和投资主管部门以规划作为项目审核的重要依据,组织安排财政预算和政府投资。加强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目标考核体系的紧密衔接,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形成中长期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旗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落实责任,明确进度,抓好落实,及时报告进展情况。加强规划宣传,及时披露相关政策和信息,给市场主体以合理预期和正确导向,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发挥媒体桥梁作用,健全政府与企业、与居民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促进规划实施。健全规划中期和后期评估制度,全面评估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及时按照有关程序报批、公布或备案和调整规划实施。

 认真组织重大项目和工程实施。建立分类指导的项目实施机制,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实行重大项目建设的分类指导。对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由市场主体自主实施的项目,相关部门履行着重做好明确发展导向、加强市场监管和做好项目服务的职能,维护公平竞争,不得干预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对政府提出、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项目,相关部门着重做好明确项目要求,创新投融资体制,营造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对需要政府切实履行职责、主要由政府投入建设的项目,包括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促进就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点工程,政府部门着重做好有效配置资源,切实落实责任,落实资金保障,确保规划提出的建设任务落到实处、按期完成。完善重大项目储备机制,强化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储备。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不断研究和提出新的建设项目,形成动态有序的项目储备。提高项目建设的服务水平,建立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各类相关规划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的衔接配套机制,保证重大项目的有效实施。加强建设项目跟踪管理,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分阶段落实节点任务,保证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立重大项目的后评估机制,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组织建设水平。加强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和实施,形成公共服务领域逐年递增的投入机制。

 “十二五”时期,是我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富民强旗目标的重要历史阶段。全旗各族人民要在旗委、旗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创新,开拓奋进,为全面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

序号 附件名称 文件属性
分享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