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6-03-29 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保存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管委,大路新区管委,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旗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业: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旗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OO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准格尔的关键时期。《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一次全委会、市委一届九次全委会和旗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是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十五时期,我旗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解决发展难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干部群众得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投入最多的时期。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亿元,超十五计划71亿元,年均增长37.3%,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万元增加到4.8万元(约合5900美元),居全区第一位;财政收入完成28.8亿元,超十五计划22.8亿元,年均增长57.2%,居全区第二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6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1399元和4705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5994元和2498元,年均增长16.1%16.3%。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9.6:64.1:26.3调整为4.166.529.4,呈现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的特点。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05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4.5%上升到56%。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完成增加值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3%,较九五末增加38亿元。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47.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分析我旗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层次低,原字头产业比重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相协调;产业结构单一,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能力较弱;生态环境脆弱,恢复植被、矿区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还不够快,与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距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从外部看,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国家能源持续紧张,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全力实施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为我旗加快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从我旗自身看,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旗正处于历史上发展前景最明朗、发展势头最好的时期,已经全面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二是发展潜力巨大,十五期间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投产运营,必将有力拉动未来五年经济快速增长;三是发展优势明显,水、电、路、城等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体系逐步建立,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综合优势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是全旗上下发展热情高涨,发展信心倍增,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五是全旗在扩大招商引资,服务项目建设,推进三化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只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抢抓机遇,顺势而上,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落实五个统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平安准格尔,到2010年把我旗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建成连通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强化机遇意识,把握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抓住国家煤、电、油等能源紧张的有利机遇,鼓励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延伸加工转化增值链条,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措施,调整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避免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相协调。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化解突出矛盾,既追求发展的速度,更注重发展的质量,既追求发展的快速性,更注重发展的均衡性,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准格尔摆在重要位置,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诚信和社会安定,努力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建设富裕准格尔,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工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传统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国民经济更具活力,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9%,到2010年达到4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8:4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10年达到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累计完成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亿元,年均递增10.5% 

  ——建设文明准格尔,促进社会更加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分配调节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2000元,年均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年均增长18%以上。城乡居民综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人、医疗病床达到3.5张;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万人;五年内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总人口控制在30万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2岁。 

  ——建设生态准格尔,促进环境更加优美。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构筑以青山、碧水、绿地、蓝天为特色的生态系统。循环经济得到发展,节约型社会逐步形成,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75%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 平方米,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级,三废处理率达到国家要求。 

  ——建设平安准格尔,促进社会更加稳定。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政治文明不断加强,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社会更加稳定,市场秩序更加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农民转移相结合的原则,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先规划后建设,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建设水平和品位。坚持先试点后推开,选择一批重点村镇,以村容村貌整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创建文明村镇为重点,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建一批成一批。总体目标是: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率先在鄂尔多斯市基本建成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一)发展现代农牧业。不断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精品农牧业生产区,保持农牧业稳定发展。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8%以上,2010年达到10亿元。 

  种植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大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适度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十一五期间,农作物总播面积保持在100万亩左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40万亩,其中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作物3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2万吨;经济作物保持在1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瓜果7万亩;以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种植面积保持在45万亩,农作物粮经草种植比例调整为40:15:45,形成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农牧业产业体系。 

  畜牧业:以肉羊、肉猪、肉牛、奶山羊养殖及特色养殖为主,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加快标准化、适用型养殖小区建设,扩大畜牧业总量,提高畜牧业在一产中的比重。2010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207万头只,其中羊达到184万只,生猪达到18万口,牛达到3.8万头。 

  林业:按照种管并举、分步推进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继续加强生态重点项目建设,着重加强骨干公路沿线、城镇和工业园区绿化。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退耕还林75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50万亩。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大油松等优质乔木种植力度,大力发展灌木林。十一五期间,沙柳种植面积增加40万亩,达到100万亩,柠条种植面积增加30万亩,达到150万亩,沙棘种植面积增加40万亩,达到100万亩。 

  渔业:充分利用过境黄河和库坝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沿河精养、半精养和库坝网箱养鱼,提高巨合滩鱼商标的知名度。积极发展垂钓、餐饮、旅游度假等现代休闲渔业,增加水产品销售量,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2万亩,其中池塘精养面积1.3万亩,鲜鱼产量达到1.3万吨。 

  (二)大力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扶植专业大户、种养殖小区和规模化、规范化种养殖企业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向种养大户和企业流转集中,有效推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肉羊、肉牛、奶山羊产业基地及配套的饲草料基地、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绿色小杂粮基地、核果类基地、灌木林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沿河水产品基地建设。具体规划为:沿河高效农牧业区,以十二连城为中心,辐射大路、布尔陶亥部分地区。一是实施十二连城引黄保灌土地改造工程,建设6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区;二是种植优质饲用作物,建设20万亩饲草料基地,依托饲草料基地实行舍饲养殖,建设肉羊、肉牛养殖基地;三是以瓜菜产业为主,发展特色种植,建成5万亩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四是发展水产养殖业,形成水产品养殖基地。城郊特色种养殖业区,以薛家湾、沙圪堵两镇为中心,辐射大路、龙口镇。完善奶山羊养殖基地配套设施,建设2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产260万公斤食用菌基地,建设200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生态经济区,以暖水、准格尔召为中心,辐射纳日松、龙口及沙圪堵部分村社。立足该区域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实际,突出生态建设,实施牛川治河造地工程,建设2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区,建设50万亩核果类生产基地、 5万亩绿色精品小杂粮生产基地、100万亩沙棘生产基地和350万亩灌木林基地。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果蔬饮料、肉联加工、沙棘有效成份提取、手工地毯、脱水蔬菜、奶制品、中高密度纤维板、沙蒿籽胶、葵花蛋白及绿原胶、柠条颗粒饲料、玉米淀粉、酿酒、沙野菜等农畜林沙产品加工业。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开发的投资环境,集中力量,大力培育、扶持和引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农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建立一批深加工、精加工企业,提高产品档次,以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要。扶持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内蒙古宏盛肉联有限公司清真肉羊屠宰加工厂等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挥市场在推进品牌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创立我旗农畜产品名优品牌。 

  加快农牧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我旗得天独厚的无污染农牧业生产条件,按照无公害生产规程组织生产,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占有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品质量需求。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大农作物种子繁育和畜种改良力度,为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农畜产品奠定基础。完善植物病虫害防治及动物疫病防疫检疫体系,建立重大疫情预警机制。全面提高农牧业机械化应用水平,推进农牧业各行业标准化建设。 

  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力争形成一品一会的格局,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组织生产和连接市场方面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大力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果。完善农牧业主导产业科技信息服务制度,采取包乡、包村、包户等形式,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和信息支持。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在搞好村镇布局和居民点布局调整规划的同时,加大农村安全饮水、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基本实现苏木、乡镇到行政村公路黑色化,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0%,农村居民人均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到38平方米。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02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继续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和沼气利用工程,加强村庄整治,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覆盖范围,建成较完善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设立救助基金,提高大病统筹标准。继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户救助标准。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五)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三个重点。集中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围绕二、三产业用工需求,加强对农民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培植、壮大、发展劳动力中介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坚定不移地走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路子,积极引导生存条件较差地区农民自主移民,鼓励农民进入中心城镇,2010年力争使全旗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减少到4万人左右。利用信贷扶贫资金,引导和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增加贫困人口现金收入。鼓励企业、社会、个人参与扶贫事业,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十一五末,全旗50%的贫困人口达到小康水平,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贫困人口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炭、煤电、煤化工、高岭土、环保型高载能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快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步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筑亿吨级煤炭、五百万千瓦级电力、五百万吨级煤化工产品、百万吨级高岭土系列产品、百万吨级环保型高载能产品基地。十一五期间,全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以上,2010年达到233亿元。 

  (一)煤炭工业。培育大型煤炭企业。按照矿井大型化、企业集团化、生产规模化的原则,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龙头作用,鼓励其收购、兼并中小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资产重组,集中资金改造和建设高标准矿井,提高单井生产规模。重点支持伊泰、汇能、伊东、满世、聚能、聚祥等地方煤炭企业在兼顾其它煤炭企业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公司。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全面整合煤炭资源,加快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步伐,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全旗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其中地方煤矿达到6000万吨,原煤就地转化率达到35%以上,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 

  加快机械化改造进度。以提高资源回采率为目标,全面实施地方煤矿(现有生产矿井和计划建设矿井)生产系统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采煤技术。2007年底前全部实现正规机械化开采。东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60万吨/年以上,南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45万吨/年以上,中西部地区的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全部达到30万吨/年以上。东部特高厚煤层矿井回采率达到65%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中西部区中厚煤层矿井回采率达到7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 

  加强矿区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 进一步完善矿区公路网络,根据矿区生产能力,科学编制矿区公路建设规划,加大矿区运煤公路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争取到2007年底实现矿矿通油路,彻底解决煤炭外运的瓶颈问题。做好矿区电网规划建设,争取到2007年底,所有煤矿实现双回路供电。结合技术改造和现代化矿井建设,做好煤矿供水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满足煤炭企业用水需求。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培训、培养工作,大力推广应用煤炭开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供人才支持、技术保障。 

  加强行业管理。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有关要求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精神,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全旗煤炭资源整体开发规划进行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炭产业升级改造,保持煤炭产量平衡;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制度,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规范行业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强化旗乡两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煤炭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煤矿安全投入,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切实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二)电力工业。依托煤炭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着眼于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充分考虑水、煤和环境容量等相关因素,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沿黄河火电群。提倡中水应用,推广使用节水型机组和循环硫化床发电机组,积极采用高效除尘、脱硫等环保技术,努力减少大型火电项目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积极发展30万千瓦以上的坑口电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上网竞争力。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准大电厂一期2×30KW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国华三期2×33KW、龙口水电站4×105KW、北方联合电力集团一期2×60KW、准能矸电2×30KW、大路德源2×30KW、华能集团2×60KW六个电源工程。2010年,全旗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500KW以上,发电量达到305亿度,其中火电达到280亿度,水电达到25亿度。 

  (三)煤化工工业。加快实施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战略,以煤制甲醇和煤制油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煤化工工业,通过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多次转化增值,使煤化工产业尽快成为我旗新型支柱产业,力争把我旗建成全国煤炭深加工示范和生产基地;加大煤炭洗选、超纯煤项目建设力度,整改提高煤焦化行业,重点发展以甲醇为龙头,多种终端产品滚动发展的煤化工产业。抓好印尼三林集团大路煤化工基地和伊东集团公司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和项目摆布,着力推进三维煤化科技公司煤制甲醇等煤转化项目建设投产。到2008年,建立以甲醇、乙烯、丙烯为中间产品,丁烯、聚乙烯、聚丙烯为终端产品的煤化工系统,年产中间产品270万吨,终端产品160万吨,通过煤化工系统年转化原煤600万吨。到2010年,建立以甲醇、丙烯、醋酸、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醇为中间产品,以烯烃、汽油、LPG、聚丙烯、醋酸、丙烯酸酯、丙烯酸、辛烯酸、辛醇、醋酸丁酯为终端产品的煤化工系统,年产中间产品300万吨,终端产品245万吨,通过煤化工系统年转化原煤1000万吨。 

  十一五期间,广泛开展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工作,启动煤炭间接液化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间接煤炭液化示范厂。到2010年,力争拥有较为成熟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煤液化项目在我旗的大规模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四)高岭土工业。利用境内储量丰富、品位高、质量优的砂型软质高岭土、紫木节型高岭土和煤系硬质高岭土资源,充分发挥高岭土研发中心的作用,引进国际先进高岭土生产工艺、装备和制造设备,加快高岭土系列产品开发,重点开发陶瓷级、造纸级、高档涂料级和稀土级高岭土脱硫催化剂项目,使高岭土生产的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促进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形成高岭土深加工主导产品四个(即中高档陶瓷釉料、高档造纸涂料、超纯90”产品、制备纳米高岭土产品),精加工主导产品三个(即4A分子筛系列产品、人工莫来石系列产品、纳米级莫来石产品),突出精、细、纯和科技含量高四大特点,积极打造高岭土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品牌,力争把我旗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高岭土深加工与精加工生产基地。十一五末,全旗高岭土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五)环保型高载能工业。按照扶优限劣、环保节能的原则,整合现有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适当控制生产规模,积极发展下游产品。环保型高载能行业要实现集中生产,排污全部达标,废物集中治理。 

  (六)建材工业。依托工业园区,以水泥工业为重点,培育建材产业集群,加快改造传统装备,重点采用日产2000吨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实现高加工度、高集中度、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鼓励利用粉煤灰和煤转化废渣生产水泥、建材产品。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扩张总量,完善结构,增加就业。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2010年达到180亿元。就业总人数达到7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一)大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旗蒙晋陕文化交融优势和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优势,以黄河峡谷为龙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联动开发的思路,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努力把我旗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和休闲度假旅游地。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以黄河观光和水上观光为主的黄河峡谷岩壁画观光景区,以古朴、自然、休闲为主的豹子塔石寨景区,以幸福和谐为主的沙圪堵文化景区,以四季风情生态休闲和历史文化体验为主的阿贵庙文化景区,以宗教朝觐为主的油松王寿文化景区,以宗庙朝觐和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准格尔召文化景区,以鄂尔多斯王爷文化为主的布尔陶亥王爷府景区,以太子滩神奇传说和现代时尚休闲文化为主的太子滩景区,加强大路和十二连城运动娱乐和湿地生态景点建设,黑岱沟露天矿、万家寨库区现代工业文明旅游线路建设,形成黄河旅游产品带和以福、禄、寿、禧为主题的吉祥文化旅游区。到2010年,力争把黄河峡谷景区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树立我旗黄河峡谷风景名胜地的总体形象,初步确立准格尔吉祥文化旅游品牌,把准格尔建设成为黄河旅游带上具有影响力的黄河风景旅游区和蒙晋陕著名的文化旅游地。十一五期间国内游客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2010年旅游业收入达到15亿元。 

  (二)大文化产业。巩固和提高全国先进文化旗成果,依托我旗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为切入点,全面构筑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文娱演艺产业要集中加快文艺演出团体的发展壮大,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准格尔特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精品,扶持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文化娱乐项目。注册漫瀚调文化商标,将漫瀚调打造成国内著名的文化品牌。广播电视要形成高质量的节目制作、播出、传输覆盖体系,力争建成全区首家数字电视示范旗。建设集影剧院、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会展中心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广泛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发展壮大体育服务产业。创新和丰富健身娱乐、体育表演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发展博克、射击、沙滩排球、蒙古摔跤等竞技项目,建成全区旗县首家规模较大、功能先进、可承办大型综合性比赛的体育中心。通过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和举办经常性的群众体育活动,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到2010年,力争把我旗建设成为文化设施齐全、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融鄂尔多斯传统优秀文化、准格尔民族地域特色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名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的4%以上。 

  (三)大运输产业。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以客货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为目标,不断提高公路、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优化客货运力结构,不断提高运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物流专业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宏景塔、西营子、唐公塔、官牛犋煤炭集装站、大路煤化工产品集装站,建设薛家湾、沙圪堵、大路三大物流基地,形成我旗安全、便捷、高效、有较大周转能力的运输网络。力争到2010年客运周转量达到3.2亿人公里(不含铁路),货运周转量达到42.6亿吨公里,三大物流基地的年配送额均达到10亿元以上。客运逐步实现长途客运节点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客运规范化。货运逐步实现仓储、配送、包装、运输一体化经营。加快汽车维修救援服务网络化步伐,力争达到汽车维修救援服务全天化。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组建大型运输集团公司。2010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使我旗成为连通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 

  (四)商贸流通餐饮业。大力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现有商品市场的改造升级和新规划市场的建设进度,重点建设薛家湾蔬菜批发市场、建材市场、银泽区商业步行街、沙圪堵综合市场、十二连城农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餐饮业要根据居民餐饮消费社会化和旅游餐饮消费扩大化的需要,培育壮大餐饮龙头企业,开发特色产品,创新经营方式,大力推进我旗的餐饮企业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2010年商贸流通餐饮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以上。 

  (五)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培育完善二、三级市场。支持产业化住宅示范小区建设,鼓励建设普通商品房,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比例,启动廉租住房建设,形成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社区服务业向产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企业化发展。规范房地产和装修行业市场秩序,加强城镇住宅小区和各类房屋管理,提高城镇整体管理水平。2010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城镇住宅小区全面实现规范化物业管理。 

  (六)金融保险业。积极支持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展,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金融保险机构扩大业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发展金融信贷担保业,引导旗内外有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切实提高我旗投融资水平。 

  (七)信息服务业。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加强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传统电信网向宽带高速信息网络发展,提高信息网络的容量、技术层次、应用范围和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快速交流和全社会资源共享。以薛家湾镇为龙头,重点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城乡宽带高速多媒体终端服务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网等项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应用。2010年,全旗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 

  (八)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业。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健全社区服务组织,积极支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文娱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展经济技术中介咨询服务和劳动力中介服务,大力发展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咨询、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网络、完善功能的原则,重点建设交通、信息、水利和城镇等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化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健全城镇整体功能,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大力转移农村人口,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两区三园两基地(大路新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友谊工业园、龙口工业园、宏景工业园,三林集团大路煤化工基地、伊东集团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特别是两个基地建设,力争把三林集团大路煤化工基地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煤化工基地,把伊东集团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成国家一流的企业自主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2010年全旗城镇居住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5%以上。 

  完善城镇水、电、气、热供应系统。建设安全、稳定、高效的城镇能源供应体系。优先解决城镇的供水问题,改造城镇供水管网,增强供水能力,提高供水质量,充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大力推行污水再利用,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鼓励建设节水型城镇。进一步加快城镇电网改造,实施城镇光亮工程,改造现有城镇居民住宅配线,主要城镇实现双路供电。有效提高民用燃气普及率,小城镇推广使用液化气,中心城镇逐步发展管道燃气。加强城镇集中供热系统建设,支持热电气联产,启动城镇居民供热单户计量工程。2010年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供热普及率达到80% 

  建设优美、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按照城镇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蓝天绿地工程。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加快建设与城镇发展相配套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加强城镇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改革垃圾收集、储运、处理体制,逐步实行垃圾处置收费政策,有效减少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对环境的压力,改善人居环境。2010年,污水处理率达到5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二)完善交通网络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铁路和公路为重点,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等级,把准格尔旗建成连接呼、包、东的交通运输大通道。铁路建设以两横一纵(大准、准朔、呼准准东)干线为主,专用线为辅,同时完成现有干线提速扩能改造,形成比较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到2010年铁路总里程达到518公里。公路建设按照五横五纵,十二出口的总体规划,加快旗内干线、出旗通道、运煤专线、通乡通村公路和工业园、旅游景区公路建设。重点抓好城东高速公路,柳林滩和巨合滩黄河大桥建设。2010年,出旗重点通道全部建成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薛家湾至乡镇建成三级以上公路。十一五期间新增等级公路2236公里,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5910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56公里。 

  (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水资源保护开发、防洪减灾为重点,加强过境黄河堤防建设。以节水为重点,切实搞好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以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一五期间,建成小型抗旱水源工程251处,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万亩,集雨灌溉面积达到5万亩。深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期间完成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改造。加强供水体系建设,启用万家寨库区2亿立方米用水指标,开工建设大路、万家寨、龙口3个黄河取水工程;通过水权置换方式,积极争取用水指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水、矿井水利用水平,为工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节水新技术,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和城市污水处理再利用率。到2010年农牧业灌溉用水有效率由35%提高到65%,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四)改善供电网络结构。以建设、巩固、完善大准格尔供电区为目标,建成一个电源密集、负荷集中的大容量、高电压、可为密集型电源上网提供强大支撑的地区电网,开辟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走廊的交直流输变电通道,建设覆盖工矿区的双回路供电网络。到2010年,新建500KV变电站1座,建成 220KV变电站8座,总容量达到405KVA;建成110KV变电站17座,总容量达到202KVA。形成以宁格尔500KV变电站为中心,西与布日都、北与永胜域、东与河北南网相连的500KV主网架,旗内建成以220KV为主网、以110KV为辅网的供电体系。 

  (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连接国际国内、覆盖全旗大部分地区的宽带化、智能化信息网络。 

  (六)加强后备资源勘查与开发。以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地质勘查投资机制,加强重要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组织实施国家大型煤炭后备基地的详查工作。规范资源开发程序,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煤炭资源开发补偿基金。对已探明储量的镓、铝矾土等资源要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 

  六、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按照优先保护、合理开发、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以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高载能企业为重点,加快淘汰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增强全民节约意识,鼓励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观念。十一五期间,力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十一五期间,围绕煤炭产业,拉长两条产业链:一是煤、电、高载能产品产业链,变输煤为输电。鼓励煤矸石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利用电厂粉煤灰生产金属镓、电解铝,利用固体废渣生产建材制品或复合水泥。利用电力优势,适度发展高载能产业,积极发展下游产品。二是煤化工产品产业链。鼓励煤化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努力实现资源多次循环利用。同时,组织实施开发土地复垦利用,矿井水资源利用,电厂余热利用,煤化工企业尾气利用,煤层气开发利用等综合利用项目。2010年,全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0%以上。 

  (三)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保淤地坝建设、日元贷款治理风沙源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坚持 “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一乡一镇建设一园一区及建设绿色通道的环境治理机制。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继续在全旗范围内实行禁牧。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和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全面落实煤炭开采区、采空区、塌陷区补偿补贴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矿区居民搬迁工程。围绕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积极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开发生态后续产业,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十一五期间,完成水保综合治理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工造林140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每年减少入黄泥沙2000万吨,到2010年,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将薛家湾友谊工业园、大路新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严把入园企业关,提高入园门槛,有效推进园区内各企业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利用。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询问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健全环境监管体制。着力推动煤电、煤化工和高载能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积极防治农村水源污染,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易降解的有机农药,保护好饮用水源。 

  七、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加快技术进步。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思想,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基层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快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支持高岭土、煤转化两个研发中心与各大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宽领域技术合作。加大科技事业投入,十一五期间全旗科学研究与开发经费筹集额占全旗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一批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要达到年销售额的5%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低于3%,大中型企业不低于1.5%,科技经费支出达到财政总支出的 1%以上。设立煤转化、高岭土研发、农畜产品开发基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有效提升地区竞争力。2010年,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教育投资不低于5亿元。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村办小学和乡镇办中学,农村小学全部集中到苏木乡镇,初中全部集中到中心镇,高中全部集中到沙薛两镇和大路新区,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水平,完成薛家湾镇教育局域网建设和各苏木乡镇远程教育网建设,小学全部配置卫星教学收视系统,中学全部拥有网络教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末,小学、初中教师合格率达到100%,高中达到85%以上。 

  加强学前教育。建立以社区为依托,公办和民办相结合,形式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在薛家湾、大路新建4所幼儿园,2010年,城镇幼儿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100%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逐步将义务教育延长至高中阶段,提高贫困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寄宿生活费补助标准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救助标准。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扩建改造中小学校舍,配置先进教学设备,新建薛家湾、大路等5所小学和3所普通初中,有效缓减就学压力,努力把准格尔旗建成国家基础教育示范旗,把世纪中学建成区级重点中学,初高中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前列。2010年,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中入学率达到85%以上。 

  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建立以旗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扩建准格尔旗职业中学,新建大路新区职业教育中心,增加职业高中的招生数量,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比例到2007年调整为46,到2010年调整为11。力争引进建设一所全日制大学。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大力推行蒙语教育,繁荣发展蒙古族语言文化。十一五期间,招聘、培养一批蒙汉兼通的优秀教师,新建蒙古族、初中和幼儿园各一所。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党政管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三支人才队伍,围绕人才使用、培养、吸引三个环节,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工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落实人才政策,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清除人才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委托研究、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短期聘用等方式,建立有利于人才稳定、培养、使用和引进的良好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增加人才资源总量和提高人才质量,加快旗内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全旗技术工人中高技能人才比例由7.12%提高到15%以上。 

  八、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理顺部门职能分工,完善机构设置,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二)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改革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改进建设项目实施方式。健全投资监管体系,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评价、审价、审计、招投标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乡财旗管、村财乡管,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运行。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 

  (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营。承担政府部分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在政府授权委托下依法行使管理职能。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用行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担保规模,提高信誉等级,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借贷投入。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新组织结构,规范管理,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扶优扶强,加大对中、区、市直企业支持力度,扶持、壮大地方中小企业集团,培植能够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通过大中小并举、专业化协作、规模化发展的形式,力争形成四个层面的企业群体格局,促进全旗工业经济发展的层次性、稳定性和规模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力争形成10个纳税2亿元以上的巨龙企业,10个纳税1亿元以上的雄狮企业,10个纳税5000万元以上的小老虎企业,10个纳税3000万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 

  (六)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按照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原则,推进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联合相关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和呼、包、鄂经济圈产业协作与分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来我旗投资建设。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新机制,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优惠政策招商向综合环境招商、单一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的转变,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益和水平。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旗外投资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25%,引进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36% 

  九、构建和谐准格尔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组织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等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建立促进就业的有效机制。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左右,2010年城乡就业总量达到12万人,其中城镇非农产业就业人数达到9万人,城乡就业比例达到3∶1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户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稳步提高保障标准,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要逐步达到20%。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2010年社会保障覆盖率争取达到100%。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使孤、老、残、幼等三无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三)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快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测三大体系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基本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路新区综合医院、卫生培训中心和卫生监督大楼,完善旗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扩建旗中心医院病房楼,到2010年,将旗中心医院、中蒙医院、人民医院建成二级甲等医院,苏木乡镇卫生院建成一级甲等卫生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力度,强化对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及时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蔓延。全面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2010年,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以苏木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儿童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健全公共卫生监测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准入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净化医疗卫生市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保证食品、药品和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卫生。进一步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十一五末,村医全部接受正规划、系统化培训,乡医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旗级医务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体收入信息体系建设。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建立符合我旗实际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培育住房、汽车、教育、旅游、信息、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消费热点。不断完善优化消费政策,清理和废除限制消费的各种政策障碍,引导居民增加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管理,健全市场规则,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除欺诈行为。2010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0%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左右。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弘扬改革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企业、农村、学校、机关、社区等基层阵地建设,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创建文明城镇、文明社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和引导全旗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提高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有效推进依法治旗进程。健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改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七)强化安全保障工作。坚持安全第一,严格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准格尔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我旗公共安全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彻底消减群体性、治安性、暴力性和公共性等危及社会安定的事件发生,打造我旗政治安定、治安稳定、经济安全、群众安心的和谐社会环境。 

  (八)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构筑社会安全体系,逐步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鼓励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参与社会管理,扩大社会管理的参与度。加快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创新,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谐,调节社会矛盾和平衡利益,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权明确、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我旗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制定实施地震、人民防空、消防、公共卫生、急救、防汛、安全生产等应急预案。 

 

序号 附件名称 文件属性
分享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