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发布时间:2022-07-04 09:21 来源:内蒙古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保存
 【核心提示】

●全过程人民民主成长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其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的最后落地提供了保障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集中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全过程人民民主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全过程人民民主成长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脉络。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源头。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的不平等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出现的。无产阶级只能通过社会革命来取得国家政权,将生产资料变为公有,才能彻底瓦解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要想实现平等,就必须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本身。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经济基础中找到不平等的根源,形成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平等理念和平等实践指明了正确方向。当社会生产力足够高的时候,人们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时候,人们才能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真正的主人,成为自由的人,人与人之间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民主集中思想,民主集中思想的核心在于通过组织和政治的统一,将革命运动领导起来。

列宁无产阶级民主思想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列宁结合俄国的具体革命情况,借鉴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集中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无产阶级新型民主政治的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列宁晚年在新型民主建设的理论上的思考主要有:使党内生活逐步走向民主化,扩大中央委员人数,从普通工农群众中吸收几十名中央委员,以打破由少数职业革命家组成党的领导集团的传统格局;强化人民的监督权,将党的监察委员会与工农检察院合并,并进一步提高其地位和权限;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效率,珍惜人才、严格选拔人才;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为政治民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列宁关于新型民主建设的理论设想是系统的,有很多内容仍然可以作为今天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考。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制度,要想使美好的民主理念不落空,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程序加以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其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的最后落地提供了保障。

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坚持好、运用好、落实好。为此,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中展开了一场探讨。面对“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给出了第一个答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而现在,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我国的政治权利平等不是简单的选票民主,更不只是形式民主,而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民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保障人民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前提。“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从群众中来的环节是民主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到达领导的环节,是集中的过程,也是形成认识的过程;回到群众中去的环节,是发动群众、继续发扬民主的过程,也是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需要具备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具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也是衡量民主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准。人民代表大会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根本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2016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扩大监察范围,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2018年2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完成组建;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国家监察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实现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利于坚持标本兼治、巩固扩大反腐败斗争成果。国家监察体制对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以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为指引,以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促进全体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还要从实践角度出发,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源头。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首次应用于制度层面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五大,民主集中制被系统而正式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中共六大,民主集中制被明确规定为我们党的工作和组织原则。毛泽东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据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总结而来的经验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将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与建设的成功。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根本组织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是在中共八大的基础上对民主集中制的进一步完善,“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对待民主与集中不割裂看待的辩证思想。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要求在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中共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只有科学把握“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才能将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下去。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考察时强调,“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数字时代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带来机遇和挑战。数字时代的到来赋予每个普通人以表达、参与、讨论、监督的平等机会,为大众提供了政治表达的空间,增强了公民参与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既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当今,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赢得网上主导权。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捍卫网络空间主阵地,使民众的情绪态度、意见想法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序号 附件名称 文件属性
分享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