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14 08:17 来源:内蒙古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保存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中的主导地位,是网络文化欣欣向荣、网络空间保持“清朗”的根本前提

●用互联网思维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是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题中之义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根本目标、以抓实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为工作主线,持续深化对网络文化的监督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注入时代活力;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也存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问题,亟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网络空间打造成为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如何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中的主导地位,是网络文化欣欣向荣、网络空间保持“清朗”的根本前提。

引领亚文化良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亚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当代部分青少年群体的兴趣追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某些网络亚文化出现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给社会稳定造成很大隐患。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秉持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文化视野,强调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共享的价值追求,实现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融合发展。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在双向沟通交流中引导网络亚文化的理性回归与良性发展。

推动主流文化数字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日益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推动主流文化数字化发展,要发挥科技支撑力量,夯实主流文化数字化新基建,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存储、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升级数字文化资源的存储空间;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留存进程,以数字化形式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动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集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增进全民族文化自信自强。主流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要瞄准深度平台化的战略方向,利用平台赋权个体用户,实现主流文化数字化的“活态”传播;利用平台连接官方与民众,打造多主体参与格局,共建共享主流文化数字化成果;利用平台优化主流文化的传播渠道,在主流文化传播矩阵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增量传播。

促进网络文化事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发展网络文化事业,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内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促进网络文化事业发展,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丰富数字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供给率与普适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要鼓励多元传播主体加入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更多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以市场为依托,探索数字化赋能下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数字文化贸易,增强数字文化产业链韧性;深化网络文化产业战略研究,实现网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用互联网思维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 

用互联网思维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网络群众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题中之义。

用好新技术,传播好声音。在技术运用方面,要掌握信息化时代媒体融合的前沿技术,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内容选择方面,充分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议题,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维度。议题选择应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创作易于为人民群众所理解的文化内容,推进传播内容的供给侧改革。讲好有情节、有细节、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将理论性的价值引领,融入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网络文化话语体系中,增强话语表达的亲和力、感染力。要注意网络话语娱乐性和主流文化严肃性之间的平衡,在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前提下,以更“接地气”的话语表达方式,引领网络文化发展。

打好感情牌,绘就同心圆。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面临更加复杂的舆论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思路,更加注重与网民的对话与互动,以共情传播实现民心相通。具体而言,一方面,传播者要摆正自身位置,放弃“说教式”传播,由单向度输出向双向度对话传播转变;增加“体验式”交流,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多举措吸引网民关注,通过发布话题号召网民参与讨论和创作等方式,在传播互动中实现共振、共鸣、共情、共行。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中的共情传播,并不意味着放弃客观性真实性原则,而是以“情感”作为感召网民的关键抓手,打造网络空间情感认同共同体,让网民在参与互动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内在魅力。

画好坐标轴,把好方向盘。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主动发现网络文化中的错误观点和思潮,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维护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要深入研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起源、表现、传播方式,具象化各种错误思想带来的实质性危害,做出深刻的、有针对性的批判,在与谬误交锋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传播方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生态中的权威性与引导力。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文化传播综合治理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根本目标、以抓实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为工作主线,持续深化对网络文化的监督管理,着力推动网络文化的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提升传媒工作者职业素养,提高网民网络文化自觉意识。传媒工作者肩负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责任,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时代命题,进行相关策划,深入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与头部社交媒体的联动合作,构建全方位高质量传播渠道和传播体系,实现融合创新。网民是网络文化实践与传播的主体。提高网民网络文化自觉意识,需要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网民要主动甄别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吸收网络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真正做到网络文化“为我所用”,自觉抵制猎奇、庸俗、低级趣味的网络文化产品。

压实平台方内容审核责任,努力解决三对“主要矛盾”。2021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要求“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作用”。尽管平台方已经在网络文化内容审核方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但人工审核和用户隐私之间的矛盾、审核程序的正当性和审核成本之间的矛盾、流量思维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仍有待进一步解决。解决这三对“主要矛盾”,要加强对人工审核员的业务培训,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划定人工审核员的权限边界,对用户上传的内容进行分级分类审核,在做好网络内容审核的同时保护好用户隐私。从法律角度规制互联网平台内容处置的流程,规范各类处置标准,明确各类处置行为对应的法律依据以及采取的措施范围,编制典型内容管理案例,规范化违规内容的处理步骤,提高执法效能。尝试利用算法工具,向网民推送更多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作品,让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充盈网络空间,努力实现流量变现和承担平台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政府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做好经验的系统化总结。网络文化传播与网络舆论引导息息相关,在正面的网络舆论引导下会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反之则会导致网络空间的价值偏差。要注意对网络圈群冲突事件的舆论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有序发展。定期开展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推广经典传播案例。改进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媒体之间开展横向与纵向的探讨与交流。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化梳理和总结,形成相应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更有效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工作。

(作者分别系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

序号 附件名称 文件属性
分享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