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以“一产重塑” 稳“三农三牧”基本盘 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4-07 11:22 来源:准格尔旗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保存

今年,准格尔旗全旗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上,紧扣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一产重塑”行动,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

细化量化农建农产目标,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突出“优结构、守底线,强基础、兴产业,深改革、激活力,强保障、增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着力打造现代农牧业产业带和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形成“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特色、一域一风光”的美丽乡村格局。二是到2025年,全旗现代农牧业三大体系基本形成,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高端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产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粮仓、肉库、菜篮、奶罐”供给更加稳定,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实现农牧业更强、农牧区更美、农牧民更富。全旗一产增加值达到33亿元以上,农畜产品实现质效双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斤以上,肉类产量达到2万吨,蔬菜产量达到4万吨,奶产量达到1.5万吨。三是力争建成全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旗一产增加值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畜牧业产值占一产比重提升到55%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框定抓实重点任务,重塑农牧业产业体系。一是突出优势特色定位,实现全产业链提质增效,重塑农牧业产业体系。形成“2+3布局”:即 “2”是条件较好的两个区域——沿河、三川为优化发展区,“3”是条件较差的三个区域——梁峁山区、沙漠边缘区为适度发展区、生态自然恢复区为保护发展区,这5个区域按空间结构划分为南北两大片区,北部沿河现代农牧业区和南部特色种养区。按照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确定“优质主粮(玉米、碱稻)、生产小杂粮(以小米为主)、特色果蔬(设施果蔬、山区林果)、标准化羯羊、肉牛”等为我旗的6个优势特色产业。二是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发挥北部沿河现代农牧业产业优势,推动沿黄玉米产业带建设,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力发展露地蔬菜,有效盘活存量设施农业(园区)基地,推动瓜果蔬菜智能化设施种植和城郊设施观光农业发展。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5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亿斤以上。三是在旗梁峁山区打造百万标准化羯羊集群。到2025年,规模控制在100万只以内,产量可达到1万吨,产值达到3.5亿元。四是在布尔陶亥苏木、准格尔召镇、大路镇建设3个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到2025年肉牛存栏达3万头以上,奶畜存栏力争达到1万头。五是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择优发展农牧林沙特色产业,发展林果、中药材等特色林下经济。做优生态水产养殖,推动稻渔空间、现代渔业和上农下渔等项目实施。到2025年,农林牧渔多元化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六是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沿河沿线、重点城镇和重点景区周边为重点区域,依托特色产业,推动一产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电商文创、休闲养生、研学科普、田园综合体、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牧业新业态,有效激发乡村消费潜力,到2025年,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至2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至3个。七是打造特色产业“头部”企业,鼓励涉农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各类资源要素跨界融合、集成集约,形成特色鲜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牧全产业链,突出引进和培育涉农全产业链。

筑牢农牧产业基础,重塑农牧业生产体系。一是狠抓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推进农业深度节水,严格控制缺水地区利用地下水发展种植蔬菜等高耗水农作物,全面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加强旱作基本农田改造建设。到2025年,黄河南岸灌区逐步退出大水漫灌,全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提升改造旱作基本农田面积5万亩,新建1个万亩旱作小杂粮标准化种植基地。二是稳固农牧产业发展基础,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具备建设条件的农田全部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稳步推进数字农田建设。推进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利用效益。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探索因地因种综合利用配套模式。到2025年,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1个等次,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的建设任务,建设维护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6个,实施耕地轮作3万亩。三是推进种业全面振兴,全面完成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性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80份以上;加强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建立1个“看禾选种”平台,积极推荐展示优势主栽作物育种成果。新建2个水产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立种质资源可追溯体系,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四是推动装备转型智能化应用,整合农机项目资金,加快装备大田耕作、设施农业、设施养殖、灌木平茬、农产品加工、冷鲜物流等智能化控制机械设备,提高农牧林草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新培育智能农机专业合作社5家。五是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两河流域为重点,以化肥减量为突破口,捆绑各级项目资金,探索打造准旗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市级试点旗;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农药包装废弃物二维码追溯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巩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成果。到2025年,全旗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六是强化农牧业科技服务保障,深化“千名农技人员送科技到乡村”行动,组建1支农牧业科技服务队,制定《2023年—2025年千名农技人员送科技到乡村行动准格尔旗服务队工作方案》,规范科技服务队及科技特派员管理,大力开展种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展示载体建设、农牧业科技指导等服务工作。推广先进农牧业实用技术、装备、模式不少于8项,指导建设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点10个,支持打造农牧业品牌1个,组织集中科普宣传活动3次,建设高质量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智慧化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推进数字农牧业建设。打造全旗农牧业科技展示中心,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示范推广作用。加快建设“三农三牧”数字化监管调度平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智慧牧场。七是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健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完善恶劣天气短临速报机制,提升防汛抗旱和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构建完备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重大病虫害应急处置能力。鼓励保险机构提高农牧业保险风险保障精准性,推动农牧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农牧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继续做好产权制度改革收尾工作,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二是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农牧林草沙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发展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动一产全程、半程社会化服务,出台支持社会化服务主体政策,加大集中育秧、机播机收、统防统治、产品烘干、动物防疫、检验检测、购销加工,育苗保鲜、灌木平茬和牧草收割等关键薄弱环节的服务补贴力度;推行“防疫·诊疗十”动物疫病防控模式,实现兽医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力争全市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改革工作走在自治区前列。到2025年,农牧林草沙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以上,全旗耕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0万亩,实施灌木平茬项目5万亩。三是支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出台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扶持政策。加大专项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打造高端精深加工头部企业,促进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升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有效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向全产业链迈进,推进林沙产品加工转化,实现销售“原字号”产品向销售“优字号”“精字号”“特字号”产品转变。四是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遴选有实施意愿的经营主体,每年新建10个以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组织开展好农畜产品仓储物流地方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稳步提高农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五是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抓好农村牧区重点改革任务,激活农村牧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农村牧区“三变”改革,探索推进空间生态资源资产化;深化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牧区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牧区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村集体以资源资产作价入股、资产托管、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引进企业投资参与乡村建设。六是支持金融服务创新,强化金融赋能,用好用活相关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创新金融投入机制,引导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有效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七是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全面实施一产重塑计划,推动全产业融合发展,力促农牧民增收致富;通过重塑农牧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牧民生产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通过重塑农牧业生产体系,减少农牧民生产性支出;通过重塑农牧民经营体系,稳步提高农牧民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作用,帮助农牧民通过参与一产重塑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性收入;建立一产重塑资金保障机制,促进农牧民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采取送课下乡、线上教学、分类培训等方式,强化农牧民、新型经营主体技能培训,提升“三农”工作领域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

 

 

 

 

序号 附件名称 文件属性
分享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