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塔村位于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南部,全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5个生产合作社,全村总人口532户118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村党支部正式党员42人。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马家塔村党支部以卓越的成绩脱颖而出,连续五年在全镇实绩考核中斩获党支部和个人“双优秀”,成为薛家湾镇基层党建引领发展的典范。
一、建强支部堡垒,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
马家塔村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家先锋”党建品牌为依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党员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同时,以四季活动、三日叠加、两会推进的“432”工作机制为抓手,将全体党员分为余热、阳光、先锋3个党小组,持续激励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制定党员发展中长期规划,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行“532”星级评定管理,促进广大党员挑重担、当先锋,架好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连心桥”,让党员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形成“党群干群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在推动党群关系密切的同时,也为全民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聚焦产业发展,拓宽强村富民“增收路”
马家塔村聚焦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的“一强一富”目标,坚持“集体发展”和“惠民服务”同频共振,立足辖区资源优势,党支部带领村民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通过实施“党支部+集体组织+公司+农户”的发展运作模式,依靠房屋租赁、机械租赁、350KW屋顶光伏发电、6MW光伏互助发电项目、大宗固废综合再利用项目等,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同时广泛吸纳村民投资入股发展村集体产业。2024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04.17万元,实现了集体农户“双增收”。此外,村党支部积极拓宽发展思路,聚焦产业与生态领域,一方面持续加大设施草业生态种养殖业、林果产业(与内蒙古量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200亩林果产业)的推进力度,全力推动沉陷区生态恢复项目稳步实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共进;另一方,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互助发电(14MW)二期项目、停车场、养殖场棚圈顶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促进多领域共同发展,进一步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2025年预计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00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擦亮幸福乡村“新名片”
马家塔村委始终把村民的需求放在心上,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紧紧抓住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积极解决民生难题。近年来,马家塔村筹集资金500余万元,完成对移民新村旧道、路巷、供水、排污、排水基础设施改造,其中自来水管道维修2400米、排污排水管道1626米、混凝土路面74平米、道路铺油10435平米、更换路灯33盏,接通互联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在薛家湾湖东小区建设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图书、文化活动室、健身器材等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村党支部关注弱势群体,近年来,通过精准帮扶大病困难户、慰问老党员、军属、少数民族、高考学子等,开展教育帮扶、提供就业岗位等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定期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米面,累计发放惠民资金100余万元,惠及村民1000余人,极大地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
四、深化基层治理,画好和美乡村“同心圆”
马家塔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开展“1+100”工作模式,将“问题在一线发现、群众在一线见面、矛盾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的“一线工作法”和“分配方案由原来的80%户代表签字改为100%户代表签字同意的”“100%户子同意法”相结合,按照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工作思路,实现“村民上访”向“干部下访”的转变,通过定期开展“村民说事”座谈会、庭院会、入户走访等,面对面倾听群众声音,拉近党群干群距离,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跟踪处理进度,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群众,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8年至今,马家塔村连续七年被旗人民政府评为“无信访村”荣誉,同时村“两委”创新提出“全民共享成果法”,每年春节,使用无信访村奖励资金为全体村民购买米面,有效增进群众福祉,真正实现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马家塔村党支部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向薛家湾镇党委及马家塔村全体村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