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2022年第4期(总第74期)
P. 174
政府文件 . 161 .
权益。加强儿童保护的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2.加强保障儿童权益的执法工作。全面落实保障儿童权益的主体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及时
发现和处置监护侵害、家庭暴力、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等问题。探索建立保障儿
童权益多部门综合执法制度,探索建立儿童救助协作制度,强化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形成执
法、保护、服务合力。
3.健全未成年人司法工作体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确定专门
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探索法律援助部门设立未成年人维权岗,执行未
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评价考核标准。加强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配合衔接,加强司法机关与政府部
门、人民团体、社会工作者等合作,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干预、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等
工作。
4.依法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平台建设,针对儿
童实际,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法律援助服务。推进法律援助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专业化儿童法律
援助队伍建设,优先指派熟悉儿童身心特点的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保障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
儿童获得有针对性的经济救助、身心康复、生活安置、复学就业等多元综合救助。
5.落实家事调查后回访机制。根据家事纠纷精细化分工的要求,创设回访团队,聘请家事调查员
等调查家事案件的起因、夫妻感情和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及监护等情况,整理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方案。
对经调解和好或判决不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改变原来生活环境、抚养案件等进行诉后回访,
了解亲情修复情况,扩大家事审判的社会功能。
6.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依法保障涉案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名誉权以及知情权、参与
权等诉讼权利。落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别程序关于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法律援助、社会调查、
心理评估、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场、附条件不起诉、不公开审理、犯罪记录封存等规定。增强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施效果。落实涉罪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制度。
7.加强儿童保护的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常
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 ”活动,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运用法治副校长、检察官进
校园、以案释法、模拟法庭等多样化方式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儿童法治素养。加
大普法力度,提高家长、教师、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推动形成依法保护儿童的良好氛围。引导媒体
广泛宣传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客观、审慎、适度采访和报道涉未成年人案件。
8.全面保障儿童的民事权益。依法保障儿童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开展涉及儿
童权益纠纷调解工作,探索父母婚内分居期间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措施,依法保障离婚后未成年子女
获得探望、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依法保障儿童和胎儿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依法保护儿童名誉、
隐私和个人信息等人格权。落实支持起诉制度。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烟酒销售、文化宣传、
网络传播以及其它领域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开展公益诉讼工作。
9.完善落实监护制度。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
教育和保护职责,依法规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委托他人照护未成年子女的行为。督促落实监督责任,
禁止早婚早育和早婚辍学行为。加强监护的监督、指导和帮助,落实强制家庭教育制度。强化嘎查村
(居)民委员会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监护和委托照护的监督责任,嘎查村(社区)儿童主任切实做好
儿童监护风险或受到监护侵害情况的发现、核实、报告工作。探索建立监护风险及异常状况评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