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2023年第2期(总第78期)
P. 112
政府文件 • 107 •
置。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部门等联合开展气象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改进气象科技项目组
织管理方式,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建立科研诚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认定、登记、评价、准入
管理办法和标准。
ሙ۬غఋದᆟک܄Б
(二)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1.提升气象监测能力。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全面升级改造老旧自动气象站,建设多普勒雷
达及配套天空垂直观测,补齐薄弱区监测短板,形成“天—地—空”一体观测网络。加强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服务综合观测站网建设。加密建设交通、旅游、能源等专业专项气
象观测站。增加经济林农田气象观测站。
2.提高气象预报水平。加强数值模式预报技术应用,构建无缝隙网格预报产品体系和基于“云+
端”的智能预报预测平台。发展面向工矿企业、城市、农牧业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影响预报与风险
预警业务,优化森林火险预报。围绕重大天气过程,重塑、优化气象预报流程。
3.提升气象服务质量。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气象服
务技术,建立多数据融合决策气象服务数据库。强化气象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创新气象服务产品
展现形式,发展普惠化、分众式公众气象服务,建立气象服务全媒体融合发展运行机制。强化重点行
业用户个性化、按需订制的行业气象服务。
4.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发展多源资料融合和实况分析业务,建立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气象数
据产品体系,加强对行业和社会数据的收集与集约化管理,提升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能力。构建高
速畅通的气象通信网络体系,实现数据收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服务高度集约,促进观测、预
报、服务业务高效协同。
(三)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度和对流性气象灾害的预警提前量,
实现气象灾害精准预警。开展极端灾害多发性及其影响异常性的气候风险研判和评估,健全分灾种、
分用户的决策服务供给体系。
2.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开展突
发事件综合风险分析和预警决策服务。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推动全网发布、利用
社会全媒体资源,快速精准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标准科普和应用,健全气象
灾害风险防范制度。
3.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将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全旗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