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2022年第4期(总第74期)
P. 139

• 126 •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公报 2022.7—8





               适宜技术的培训及职业技能大练兵。强化旗、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完善基层网点和转诊网络及远程会诊网络,进一步强化各级危重中心的转运机制。巩固完善农村固定
               与流动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健康保障小药箱工程,依托苏木乡镇卫生院,建设流动
               卫生服务站。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
               利性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加强复合型妇幼健康人才和产科、助产等岗位急需紧
               缺人才的培养使用。
                   3.建立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针对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
               女的健康需求,健全完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坚持保健与临床结合,预防为

               主、关口前移,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积极发挥中医药(蒙医药)在妇幼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为妇女提供宣传教育、咨询指导、筛查评估、综合干预和应急救治等全方位卫生健康服务,提高妇女
               健康水平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加强监管,促进妇幼健康新业态规范发展。

                   4.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完善医疗机构产科质量规范化管理体系,提升产科质量安全水平。提供
               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将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要逐步将流动孕产妇纳
               入当地健康管理工作中,为低收入孕产妇住院分娩和危重孕产妇救治提供必要救助。实施母婴安全计
               划,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
               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等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建设,提高危急重症
               救治能力。

                   5.引导妇女选择安全健康的分娩方式。提倡科学备孕和适龄怀孕,保持适当生育间隔。大力倡导
               和促进自然分娩,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分
               娩观。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产科质量关键环节管理,控制非医学需要剖宫产。有效控制影响剖宫产的
               医源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助产技术,鼓励助产机构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科学化导乐分娩、分娩陪
               伴等服务。
                   6.完善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继续实施适龄女性“两癌 ”防治项目。普及妇
               女疾病防控知识,提高妇女预防为先、主动筛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逐步扩大宫颈癌、乳腺癌免
               费检查的覆盖范围,提高筛查率。完善筛查诊治衔接机制,规范医疗保健机构筛查诊治服务,提高早
               诊早治率和诊治质量,降低死亡率。探索提高和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加强对困难患者的
               救助。加强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筛查和服务能力,加强监测评估。全面

               开展 13—18 周岁适龄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项目,推进适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7.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普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疾病防控知识。在学校教育不同阶段
               以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实用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 100% ,促进学生掌握生殖健康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男女两性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意识,倡导共担避孕责任。将生殖保健服
               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自主选择权,落实基本避孕服务项目,加强
               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预防非意愿妊娠。让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
               查、增补叶酸等婚前孕前保健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加强对女性健康安全
               用品产品的质量保障。规范不孕不育症诊疗服务。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

                   8.加强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防治。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管理,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梅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