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2022年第4期(总第74期)
P. 152
政府文件 • 139 •
论述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开展大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各具
特色的性别平等教育内容,持续推进性别平等教育向纵深发展。
3.促进妇女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创建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成果。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
供给,满足妇女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引导妇女爱岗敬业,争
做文明职工。促进妇女参与文明村镇创建,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文化发展、文明乡
风培育和乡村社会治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惠及城乡妇
女。
4.加强文化与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培训、评估和监管。开展文化传媒工作者和传媒相关专业学生
的性别平等培训,提升文化与传媒领域性别平等传播能力。加强对公共文化产品和传媒涉及性别平等
内容的监测和监管,吸纳性别专家参与相关评估,消除网络媒体、影视产品、公共出版物等中出现的
歧视贬抑妇女、侮辱妇女人格尊严、物化妇女形象等不良现象,规范网络名人和公众账号传播行为。
完善违规行为警示记录系统,优化线上舆情预警和线下评估处置机制。
5.引导妇女提高媒介素养。利用妇女之家、图书馆、网络课堂等开展面向妇女的媒介素养培训和
指导,加强妇女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妇女对媒介信息选择、判断和有效利用的能力,提升妇女网络安
全意识和能力,消除性别数字鸿沟。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女生合理安全使用网络,提升自我
保护能力,防止网络沉迷。重点帮助老年妇女、困难妇女和残疾妇女群体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开
展争做“ 巾帼好网民 ”活动,推动妇女弘扬网上正能量。
6.充分发挥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妇
女环境科学素养,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鼓励妇女引领绿色生产生活,养成节
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倡导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
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和杜绝餐饮浪费、实施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入落实草原生
态补奖、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等政策,支持妇女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争做生态文明的引领者
和建设者。
7.持续改善妇女生活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测,开展环境污染因素影响研究,
分析评估环境政策、基础设施项目、生产生活学习环境等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推
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广使用家用节能环保产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和减肥减药
行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分区管控。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推进交通运输污染全面
治理,推进低空扬尘污染综合防治。扩大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范围,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8.为城乡妇女享有安全饮水提供保障。落实河长制,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做好水源水、出
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监管。推动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 自来水普
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加强铅等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监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动
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大对偏远地区供水工程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力度,加强农
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为妇女生产生活取水、用水提供便利。
9.加强符合妇女需求的卫生厕所建设。推进城镇公共厕所改造,完善落实城镇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将男女厕位比例的规范化建设和达标率纳入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建设的评选标
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实际利用率,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